科研动态

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通过在轨测试总结评审

发布时间:2024-08-01

722日,EP卫星在轨测试总结评审会在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院机关、工程两总、首席科学家及相关系统人员等80余人参加了会议。

卫星系统、地面支撑系统和科学应用系统分别对在轨测试情况进行了总结和汇报,经与会专家和人员充分的讨论认为:EP卫星按照在轨测试大纲的要求,完成了卫星平台、有效载荷、地面支撑系统和科学应用系统功能和性能测试,测试内容完整、过程规范、记录准确、数据完整有效;卫星平台与有效载荷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优于工程研制总要求。卫星运行稳定,已取得初步科学探测成果,具备开展长期科学观测的能力,满足交付用户使用的条件;地面支撑系统和科学应用系统能力满足后续运行要求。评审组同意EP卫星在轨测试总结通过评审。

首席科学家、工程两总和院机关领导感谢工程团队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对EP卫星在轨测试工作给予了肯定,并对后续工作提出了要求:围绕实现科学目标,各系统间加强协同工作,再接再厉继续把后续科学观测工作做好,争取尽快产出重大的科学成果。

EP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立项并实施的空间科学卫星系列的重大任务之一,是面向时域天文学的、发现型X射线天文探测卫星。EP卫星将在软X射线这一新的监测窗口,开展高灵敏度实时动态时域巡天监测,旨在发现和探索宇宙中的X射线暂现源和爆发天体, 并发布预警以引导其他天文设备进行后随跟踪观测。国家天文台是EP卫星主要发起单位及首席科学家所在单位,也是EP卫星科学应用系统总体单位及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WXT)载荷的联合研制单位

EP卫星发射后,EP科学应用系统联合载荷和卫星团队,迅速投入卫星在轨测试和定标的工作、开展了测试和定标观测策略制定、测试和定标数据处理分析、科学探测数据处理分析、地面后续观测等工作中。在卫星在轨测试期间,EP顺利收获首光,并完成了大部分测试和标定。目前,EP数据处理流程可顺畅执行,证明EP科学应用系统的研制任务已经成功实现。

2011 年开始,国家天文台X射线成像实验室(XIL)团队就已经开展微孔龙虾眼聚焦成像技术的研发。从 2014EP背景型号开始,XIL团队开始与北方夜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密切合作,联合研发EP-WXT的核心微孔光学器件。通过自主创新,团队掌握了龙虾眼X射线聚焦镜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研制出指标国际领先的微孔龙虾眼器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最终研制出完全国产化的龙虾眼X射线望远镜。同时,通过开展大量的实验并与长光辰芯密切合作,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将 CMOS传感器用于空间 X 射线探测。龙虾眼微孔成像及 CMOS 空间X 射线探测运用这两项技术突破,为 EP 卫星的研发奠定了关键技术基础。EP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龙虾眼的大规模空间应用及 CMOS 的空间X 射线探测运用,使得WXT的观测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相比同类型设备提升1-2 个数量级。

在轨测试和定标阶段, EP 卫星已经开始取得科学成果,首席科学家领导的EP科学中心开展了大量的科学观测数据处理分析,暂现源搜寻和警报发布,引导国际多波段观测设备的后随观测,开展了利用EP卫星数据的科学研究组织工作。已成功探测到4000多个已知X射线源,新探测暂现源超过30例、恒星耀发300例,已发布50多条天文警报。并引导了国际上的多波段望远镜对EP发现的目标开展后随观测,其中包括VLTVery Large Telescope,欧空局的光学望远镜),VLAVery Large Array,美国射电望远镜阵)、Chandra(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等大型设备。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