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 “科技创新 向梦想出发”——国家天文台举办2018年“公众科学日”活动
    5月20日,国家天文台一年一度的科普盛筵— — “公众科学日”活动如约而至,近2000名大小朋友汇聚在天文台,探索宇宙之美,感受科学魅力。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在19日将2.16米天文望远镜向公众进行了开放参观,同时组织了《宇宙之美》互动科普讲座及科普展厅参观讲解,此外在公众天文台还进行了“探秘不一样的太阳”观测活动。沙河科普基地也在19日将《飞天梦想》 、 《中国古代天文成就展》 、 《灿烂星空— —当代天文学知识体系》 , 《退役天文仪器》 4个主题展厅对公众开放,并组织了两场科普报告及太阳观测、球幕天文科普节目放映等活动,共有近300人参与了此次活动。  5月20日,国家天文台一年一度的科普盛筵——“公众科学日”活动如约而至,近2000名大小朋友汇聚在天文台,探索宇宙之美,感受科学魅力。 
      为了让更多公众参与科学日活动,国家天文台总部今年全部在户外举办活动,期间包括两场精彩的科普报告、舞台剧表演、以及天文科普视频展播等系列活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和沙河科普基地也在19日部分向公众开放,参观2.16米望远镜、球幕天象厅体验等特色活动精彩纷呈。 
      20日的北京气温骤降,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大小天文爱好者们的热情,不到9点,天文台的参观区域已经人声鼎沸,各类体验区排起了长龙,公众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涨。 
      9点半,随着一场由国家天文台小家属们表演的的舞台剧《向梦想出发》,国台科学日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剧中,参加天文夏令营的小朋友们谈到自己的星空梦想,有的想驾着宇宙飞船,到太空旅行;有的想建立月球基地,在上面举办宇宙杯足球赛;有的想飞到火星,去环形山上探险;有的想去看“黑洞”里到底有什么东西,是不是真的能穿越时空……随后,国家天文台“科学大咖”——射电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学家、FAST副总工程师李菂为公众带来一场题为“猎户的生与死”的科普报告,从恒星的形成,讲到神秘的暗分子气体,到最后如何利用“天眼”FAST研究银河系恒星的形成,李菂将高端的科学问题讲解地通俗有趣,让现场专注听讲的大小朋友们意犹未尽。下午的报告由国家天文台“科普新星”——副研究员李海宁带来,这位年轻的女科学家为公众解答了遥远的星星与我们之间的关联,借着一缕星光,带现场观众来一场穿越130亿年时空的探秘。 
      除了科普报告,开放日现场还有显微镜提供给公众进行各类陨石切片的观察。十余部精彩的天文科普微视频作品在户外广场全天播放,众多优秀科普图书的展售也全天开放。 
      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19日将2.16米天文望远镜向公众进行了开放参观,同时组织了《宇宙之美》互动科普讲座及科普展厅参观讲解,此外在公众天文台还进行了“探秘不一样的太阳”观测活动。沙河科普基地也在19日将《飞天梦想》、《中国古代天文成就展》、《灿烂星空——当代天文学知识体系》,《退役天文仪器》4个主题展厅对公众开放,并组织了两场科普报告及太阳观测、球幕天文科普节目放映等活动,共有近300人参与了此次活动。
        国家天文台精心筹备公众科学日活动,以丰富的科普盛筵开门迎客。为充分保证活动效果,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精心准备内容及讲解词,认真为每一批观众演示和讲解答疑,受到了大小朋友们的广泛好评。 
      当郭守敬望远镜成功进行光谱巡天,当月基望远镜不断向地面传回数据,当“中国天眼”FAST在调试期发现脉冲星乃至毫秒脉冲星……让我们期待,更多的星空梦想扬帆启航!

    总部活动集锦
     
    总部活动集锦

    兴隆站活动集锦

    沙河站活动集锦
     
    2018-05-21
  • 国家天文台科研团队揭开星团研究中的蓝离散星之谜
    国家天文台邓李才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在大麦哲伦星云的一个年轻星团中发现处于赫罗图上规则的两个蓝离散星序列,该成果于2018年3月21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报》上。《自然》杂志天文子刊于2018年5月1日刊登对该工作专门的评述文章,表示这一工作挑战了对蓝离散星形成机制及动力学环境的传统认知。恒星的形成需要气体,在星团中由于大量的气体会在星团形成早期被耗散掉,星团一直以来被认为不能形成新的恒星,只有恒星之间的碰撞或者并合有可能为年老的恒星补充燃烧物质,使得它们看起来比其余的恒星更加年轻。  国家天文台邓李才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在大麦哲伦星云的一个年轻星团中发现处于赫罗图上规则的两个蓝离散星序列,该成果于2018年3月21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报》上。《自然》杂志天文子刊于2018年5月1 日刊登对该工作专门的评述文章,表示这一工作挑战了对蓝离散星形成机制及动力学环境的传统认知。 
      恒星的形成需要气体,在星团中由于大量的气体会在星团形成早期被耗散掉,星团一直以来被认为不能形成新的恒星,只有恒星之间的碰撞或者并合有可能为年老的恒星补充燃烧物质,使得它们看起来比其余的恒星更加年轻。通过碰撞或者并合形成的这些恒星被称作“蓝离散星”,它们的名字来源于它们与绝大部分恒星相比截然不同的演化过程,这使得它们游离在理论预言的演化轨迹之外。国家天文台邓李才研究员带领的国际研究团队,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对年轻星团NGC 2173中的蓝离散星进行了研究,首次在这个年轻星团中观测到了一族不同寻常的蓝离散星。根据他们的这一发现,这一星团包含着突然爆发性形成的一支蓝离散星,这一结果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报》上。 
      “对于普通的星团,他们的蓝离散星无论是形成于恒星之间的碰撞还是双星的合并,其形成时间都是大抵随机的过程,因此蓝离散星在星团中往往具有不同的年龄。”本文第一作者,来自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李程远博士解释说。 
      天文学家通过研究恒星的亮度和表面温度来确定他们的形成年龄。将蓝离散星画在这样一副亮度和表面温度的二维图上,随机形成的蓝离散星不具有任何典型的分布,它们仅仅随机地分布在某个特定的区域内。然而,如果它们是在某一时间点突然形成的,它们在图中会分布成一条狭窄的恒星带。对NGC 2173的蓝离散星,邓李才研究员和他领导的团队发现它们形成了两条显著分离的恒星带。 
      这并非第一次天文学家们发现蓝离散星能够在亮度和表面温度之间存在特殊的分布关系,在此之前,已经有三个银河系的球状星团被发现有同样的蓝离散星分布,这些球状星团年龄都在100亿年以上。而这一工作,是首次在年龄仅10亿年的星团中发现蓝离散星具有同样的分布。 
      “过去天文学家们认为,蓝离散星同时形成是由于星团经历了灾难性的‘核坍塌’事件。当核坍塌发生时,绝大部分恒星突然同时落向星团中心,造成星团会在中心极小的范围内包含大量的恒星,可想而知,恒星会在核坍塌时频繁的发生碰撞,从而突然间在星团中产生大量的蓝离散星。”邓李才研究员介绍说。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通过研究NGC 2173恒星密度的空间分布,这一团队没有发现任何星团曾经发生过核坍塌的痕迹。“这个星团的核心看起来非常普通,恒星的分布非常均匀,实际上,它们包含的恒星密度甚至远远低于银河系的球状星团”,李程远博士表示。 
      “对天文学界来说,这一观测结果是完全出人意料的”,《天体物理学报》的审稿人评述说“一直以来,天文学家们认为只有核坍塌才能让蓝离散星的亮度核表面温度分布在两条狭窄的恒星带上。很显然,这一工作直接挑战了这一观点” 
      在5月1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天文子刊中,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艾莉森.西尔斯教授对这一工作撰写了专门的评述文章,西尔斯教授说“这一工作挑战了我们对蓝离散星的传统认知。我们每一次深入研究星团和它们的恒星,我们总是会发现更多令人惊奇的现象。” 
      邓李才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界发表了大量重要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包括20多篇发表于国际顶尖研究杂志的工作,其中包括两篇《自然.快报》和一篇《天体物理快报》。 

      NGC 2173星团蓝离散星的亮度-表面温度的二维分布。每一个点代表一颗恒星或双星,黑点是NGC 2173的普通恒星。蓝色和红色圆点标出了两条恒星带上的蓝离散星。蓝色实线和虚线是理论模型预测的两支蓝离散星的位置。本文作者认为左边的蓝离散星带代表了同时形成的一批蓝离散星。  

    大麦云星团NGC2173的合成彩图(使用哈勃空间望远镜紫外窄带、绿光宽带和红光宽带滤光片图像)。因为滤光片匹配的限制,图中的恒星普遍偏红。中央的那些亮星许多就是蓝色的蓝离散星。
    2018-05-02
  • FAST首次发现并认证毫秒脉冲星
    4月1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FAST )首次发现的毫秒脉冲星得到国际认证,这是FAST继发现脉冲星之后的另一重要成果。脉冲星搜索是进行引力波探测研究的基础,脉冲星计时阵是观测超大质量双黑洞发出的引力波最有效的方法,脉冲星计时阵依赖数十颗计时性质良好的毫秒脉冲星,其样本的扩大、性能的提高起始于脉冲星搜索。澳大利亚科工组织研究员,国际引力波联合探测委员会( GWIC )成员G . Hobbs表示,国际射电天文界为FAST已经取得大量脉冲星发现感到兴奋,看好FAST的国际合作前景,并期待FAST为引力波探测作出贡献。  4月1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首次发现的毫秒脉冲星得到国际认证,这是FAST继发现脉冲星之后的另一重要成果。 
      通过跟踪伽马射线点源3FGL J0318.1+0252,FAST于2月27日首次发现这颗毫秒脉冲星,并通过FAST与费米伽马射线卫星大视场望远镜(Fermi-LAT)的国际合作认证了此次新发现。 
      从射电波段对Fermi-LAT未认证点源进行高灵敏度后随观测,确认高能源属性,是发现新脉冲星的有效途径之一。新发现的脉冲星J0318+0253自转周期5.19毫秒,根据色散估算距离地球约4000光年,由FAST使用超宽带接收机进行一小时跟踪观测发现,是至今发现的射电流量最弱的高能毫秒脉冲星之一。国际大型射电天文台曾对其进行过多次脉冲星搜索,比如美国Arecibo望远镜在2013年6月开展的三次定点观测,都未探测到。通过对Fermi-LAT伽马射线数据的后随计时分析证实J0318+0253为孤立毫秒脉冲星,并提高位置精度至亚角秒量级。这是FAST–Fermi-LAT合作组的首个成果。双方将继续合作研究,并开展多波段观测分析。 
      毫秒脉冲星是每秒自转上百次的特殊中子星,对其研究不仅有望对理解中子星演化、奇异物质状态起到重要作用,而且稳定的毫秒脉冲星是低频引力波探针。脉冲星搜索是进行引力波探测研究的基础,脉冲星计时阵是观测超大质量双黑洞发出的引力波最有效的方法,脉冲星计时阵依赖数十颗计时性质良好的毫秒脉冲星,其样本的扩大、性能的提高起始于脉冲星搜索。此次FAST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展示了FAST对国际低频引力波探测做出实质贡献的潜力。FAST项目组已经策划的FAST多科学目标同时巡天规划(CRAFTS,arxiv:1802.03709;http://crafts.bao.ac.cn/)将发现大量毫秒脉冲星,大幅度提高脉冲星阵探测引力波的灵敏度。 
      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李柯伽研究员表示,此次发现展示了FAST在脉冲星搜寻方面的重大潜力,凸显了大口径射电望远镜在新时代的生命力。FAST望远镜在调试阶段即取得这样的重大成果,期待早日正式运行,提高中国射电天文整体的实力。 
      北京大学天文系徐仁新教授表示,除了科学意义外,毫秒脉冲星还有潜在的应用价值。FAST参与毫秒脉冲星的发现将为全球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更好的机遇。 
      澳大利亚科工组织研究员,国际引力波联合探测委员会(GWIC)成员G. Hobbs表示,国际射电天文界为FAST已经取得大量脉冲星发现感到兴奋,看好FAST的国际合作前景,并期待FAST为引力波探测作出贡献。 
      FAST将继续调试,以期达到设计指标,通过国家验收,并成为世界一流的射电天文望远镜。 

      新发现的毫秒脉冲星PSR J0318+0253位置和积分脉冲轮廓。(左图)PSR J0318+0253所在伽马射线巡天图像的位置;(右图a)FAST一小时跟踪观测获得的射电波段积分脉冲轮廓;(右图b)折叠Fermi-LAT累积9年数据所获得的伽马光子积分脉冲轮廓。 
    2018-04-28
  • 国家天文台召开第三届四次职工代表大会
    3月20日上午,国家天文台召开第三届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职工代表、列席代表及特邀代表一百余人参加会议。职代会副主席陆烨和彭勃分别主持会议和讨论。纪委书记石硕宣读了院工会对国家天文台工会补选主席的批复,陆烨继任国家天文台第三届工会主席。选树典型,工会工作成绩斐然这五个方面全面总结了我台工会、各分工会及协会开展工作的情况,并介绍了2018年职代会(工会)的工作重点。2018年台工会将以十九大精神为职代会(工会)工作指导,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为推动国家天文台“一三五”规划的实施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3月20日上午,国家天文台召开第三届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职工代表、列席代表及特邀代表一百余人参加会议。职代会副主席陆烨和彭勃分别主持会议和讨论。 
      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 
      党委书记赵刚代表台党委致辞,肯定了台职代会(工会)一年来的工作,希望各位代表群策群力、畅所欲言,积极为天文台的健康发展建言献策;希望台工会能够继续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好台领导联系广大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纪委书记石硕宣读了院工会对国家天文台工会补选主席的批复,陆烨继任国家天文台第三届工会主席。 
      职代会主席魏建彦向与会代表做了题为“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的2017年度工作报告,从求真务实,参与科学民主管理;以人为本,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学习,提高政治业务水平;溢彩芳华,开展多彩文化活动;选树典型,工会工作成绩斐然这五个方面全面总结了我台工会、各分工会及协会开展工作的情况,并介绍了2018年职代会(工会)的工作重点。 
      经审委主任姚永强汇报了2017年工会经费收支和审查情况,经审查,我台工会坚持贯彻“量入为出,统筹兼顾,勤俭节约,发扬民主”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法规,认真执行财经纪律,账目清楚,开支手续完备,经费使用合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提案委员会主任陈学雷汇报了2017年提案处理情况及2018年提案征集情况,并表示将会把这些提案和建议转交相关部门进行处理,争取件件有答复。 
      与会代表就全台工作报告、职代会(工会)工作报告,以及《国家天文台工作人员休假及考勤管理办法》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魏建彦总结表示,一年一次的职代会,是全台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大会,也是检验台工会一年工作的大会。2018年台工会将以十九大精神为职代会(工会)工作指导,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为推动国家天文台“一三五”规划的实施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职代会前,六位职能部主任分别向全台职工汇报了2017年部门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重点,近200名职工聆听了报告。石硕主持会议。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2018-03-22
  • 溢彩芳华 追梦苍穹——国家天文台举办2018年新年联谊会
    1月29日,由国家天文台工会主办,各分工会及舞蹈协会协办的“溢彩芳华追梦苍穹” 2018年新年联谊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天文台严俊、赵刚、郝晋新、李春来、石硕等领导班子成员,汪景琇院士及来自全台七个研究部及职能部门的700余位职工欢聚一堂,共迎新春。机关表演的小品“国台直播间”更是诙谐爆笑,将全场晚会的气氛推向高潮,此外,太阳物理研究部、应用天文研究部、二部、离退休老干部及研究生会也都为观众献上了兼具艺术美感与思想内涵的精彩演出,博得了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  1月29日,由国家天文台工会主办,各分工会及舞蹈协会协办的“溢彩芳华 追梦苍穹”2018年新年联谊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天文台严俊、赵刚、郝晋新、李春来、石硕等领导班子成员,汪景琇院士及来自全台七个研究部及职能部门的700余位职工欢聚一堂,共迎新春。 
      联谊会开始前,台领导对国家天文台2017年获得科研、质量、学术交流、党建和工会工作奖励的集体和个人进行通报及表彰,向为国台发展付出辛苦努力的全体职工表示感谢,并向全台职工拜年。 
      伴随着一曲热闹的“欢乐中国年”秧歌舞,2018年新年联谊会正式拉开帷幕。整场晚会包括“芳华”、“苍穹”、“溢彩”、“追梦”四个篇章,汇聚了来自全台7个研究部及职能部门的20个精彩的节目。这些节目通过歌曲、舞蹈、小品、诗朗诵、歌伴舞等丰富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国台人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多姿多彩的学术和业余生活,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射电天文研究部带来的诗朗诵“天眼”,向已故的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南仁东致敬,引发了现场观众的无限缅怀;舞蹈协会一曲劲爆的拉丁舞“ME TOO”则展现了不俗的实力,把全场观众的热情点燃;月球与深空探测研究部的创意诗朗诵“追梦人”展示了探月人月出而作,月落而息的工作节奏,是他们,把中国漫步月球的梦想带到“琼楼玉宇最高处”;光学天文研究部带来的小品“泰坦尼克2018”,则用现在流行的“黑衣人”形式展示了天文学经典的几大星座,引发观众连连叫好;机关表演的小品“国台直播间”更是诙谐爆笑,将全场晚会的气氛推向高潮,此外,太阳物理研究部、应用天文研究部、二部、离退休老干部及研究生会也都为观众献上了兼具艺术美感与思想内涵的精彩演出,博得了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在《歌唱祖国》的大合唱中,国家天文台2018年新年联谊会圆满落下帷幕。迈入新时代,风起扬帆正当时;昂首立潮头,接力奋斗中国梦。在新的一年中,国台人必将继续脚踏实地,不忘初心,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 

    台领导向全台职工拜年

    台领导为获奖集体及个人颁奖

    主持人登台

    节目集锦

    节目集锦

    节目集锦
     
     
    2018-02-02
  • 中国科学院太阳活动重点实验室举行2017年度学术会议
    1月10 ~ 12日,中国科学院太阳活动重点实验室在北京举行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2017年度学术会议。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赵刚,副台长郝晋新,纪委书记石硕及来自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紫金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新疆天文台、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单位的160余人参加了会议。实验室副主任张军在会议总结发言中希望今后的科研工作多些亮点工作,形成一两个在国际上属于前沿课题的研究方向。  1月10~12日,中国科学院太阳活动重点实验室在北京举行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2017年度学术会议。包括艾国祥院士、王水院士、涂传诒院士和汪璟琇院士在内的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和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赵刚,副台长郝晋新,纪委书记石硕及来自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紫金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新疆天文台、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单位的16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数理化处副处长毛羽丰在致辞中肯定了实验室过去一年取得的成果,介绍了数理领域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评估的政策变化,期望实验室在2018年做好实验室评估准备,提前进行数据梳理和汇总、突破申请基金委人才项目、凝练实验室发展目标,争取在2019年的实验室评估中取得好成绩。国家天文台科技计划处主管王凤飞在发言中祝贺实验室在2017年新争取到两个千万量级的项目,希望实验室积极准备评估。实验室主任颜毅华做了实验室2017年度工作报告,副主任邓元勇汇报了实验室开放课题情况。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和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针对工作报告展开讨论,并为实验室的发展提出许多中肯的建议和意见。会议期间还举行了“艾国祥星”的命名仪式,台领导为艾国祥院士颁发小行星命名公报、命名证书以及颁授轨道运行图,艾国祥院士还结合他本人几十年的科研创新历程,对与会代表作了专题报告。 
      中国科学院太阳活动重点实验室年会已发展成为国内一年一度的大型研讨会,为实验室成员与国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此次学术会议共提交报告43个,报告内容主要涉及太阳物理和太阳活动研究、太阳探测设备技术研发和数据处理技术探索,其中80%的学术报告是青年研究人员提交,活跃在国际太阳物理前沿的中青年学者介绍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整个学术会议讨论热烈,气氛活跃。实验室副主任张军在会议总结发言中希望今后的科研工作多些亮点工作,形成一两个在国际上属于前沿课题的研究方向。 
    2018-01-15
  • 国家天文台LAMOST DR5数据集正式发布
    扬帆领航历五载,乘风破浪出战果。在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及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 2012年9月至2017年6月,运行和发展中心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了为期五年的LAMOST一期光谱巡天任务。经过近半年来紧锣密鼓地数据处理及质量分析, 2017年12月31日,包含先导巡天及正式巡天五年的LAMOST DR5数据集正式发布,供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使用。经过5年来的运行, LAMOST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天区覆盖连续、统计无偏的大样本银河系光谱巡天,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有传承价值的天体光谱数据库,填补了我国大型天文基础数据的空白,为研究银河系及一般星系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性数据。LAMOST先导巡天和正式巡天前五年的天区覆盖图.  扬帆领航历五载,乘风破浪出战果。在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及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9月至2017年6月,运行和发展中心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了为期五年的LAMOST一期光谱巡天任务。经过近半年来紧锣密鼓地数据处理及质量分析,2017年12月31日,包含先导巡天及正式巡天五年的LAMOST DR5数据集正式发布,供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使用。 
      LAMOST DR5包括4154个观测天区(天区覆盖图如图1),共发布了901万条光谱,其中高质量光谱数(S/N>10)达到了777万条, 遥遥领先于世界上其它巡天项目获取的光谱数总和。同时,发布数据中还包括一个534万条恒星的光谱参数星表,成为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恒星参数星表。正式运行五年来,LAMOST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其光谱获取率世界第一的能力。具体数据量信息如下表。 
      依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数据政策》,DR5数据集已正式对国内天文学家及其国际合作者发布,科学用户可登录网站(http://dr5.lamost.org/)进行数据查询和下载。 
      经过5年来的运行,LAMOST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天区覆盖连续、统计无偏的大样本银河系光谱巡天,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有传承价值的天体光谱数据库,填补了我国大型天文基础数据的空白,为研究银河系及一般星系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性数据。 
      目前中国、美国、德国、比利时、丹麦等国家和地区的85所科研机构和大学的617位用户正在利用这些数据开展研究工作,并不断地从LAMOST大样本数据中挖掘出了有价值的“宝藏”,刷新了人类对以往一些天文现象的认知。截止2017年12月,天文学家在银河系结构与演化及河外天文学等重要前沿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共计发表了近300篇有显示度的SCI科研论文。 
      2017年度一批高显示度的重大成果引起了人们地广泛关注,(1)利用LAMOST发布数据的大样本优势,在银河系结构和演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发现银河系的银盘直径比之前认识的大了四分之一,这一成果将会使天文学家们重新审视星系形成及宇宙演化的一般规律;改写了银河系晕的结构特征,确立为内扁外圆的新结构,这一清晰的观测证据推翻了前人关于恒星晕是一个轴比不变的扁球体、数密度呈现双幂律轮廓的猜测,这对于理解银河系恒星晕的形成历史和演化以及星系形成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利用LAMOST数据在运动学和化学空间发现了银河系并合形成的新证据,其中在运动学空间发现了7个源自银河系并合过程的新星流,占国际同类发现总数的一半,在化学空间发现了33颗丰度不同于普通恒星的所谓“低α丰度恒星”,是国际同类发现总数的两倍;利用LAMOST数据研究银河系厚盘结构与演化及测量银河系的旋转速度和质量等系列结果。(2)利用LAMOST数据在恒星物理等方面取得了标志性成果:最新发现了两颗距地球7万多光年的超高速星,这是基于LAMOST大规模银河系光谱巡天发现的第二和第三颗超高速星;首次发现了与超新星遗迹S147成协的尘埃云;利用LAMOST数据精确估计上百万颗恒星的年龄,为银河系演化研究提供了基准;首次利用LAMOST和Kepler的数据揭示了M 型恒星耀发与其自转周期的三段式关系,以及其色球层和光球层的能量释放关系。此成果在揭示恒星结构演化及进一步认识内部能量释放机制等方面都跨出了重要的一步。(3)在LAMOST光谱“星海”中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特殊天体:发现了4颗新的DA型脉动白矮星,这项成果是我国天文工作者首次完全依托国内观测设备发现的新脉动白矮星,具有很好的自主性和原创性;搜寻出10000多个热亚矮星候选体,该研究有望极大扩展热亚矮星样本数量,为后续热亚矮星的研究提供高质量的光谱数据;并陆续发现了碳星、高速星、贫金属星、白矮星、米拉变星、M31/M33球状星团及类星体、星系对、双活动星系核等一系列特殊天体。 
      这些研究成果无一不向世界展示了LAMOST望远镜在银河系研究方面的巨大优势和潜力。同时也为阐释星系的形成与演化奠定了基础。随着LAMOST光谱巡天的继续开展及光谱数据的公开发布,全世界更多的天文学家将聚焦LAMOST光谱数据在各个天文领域开展不同尺度的研究,更多新颖而有高显示度的科研成果将会陆续而来,进而推动人类对宇宙形成和演化的进一步认识。 

       LAMOST先导巡天和正式巡天前五年的天区覆盖图 

        
    2018-01-09
  • 国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院士到国家天文台作学术报告
    2018年1月3日下午4点,国家天文台多功能厅气氛热烈,迎来了国际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 95岁高龄的杨振宁先生,这是国家天文台的2018年首场新年报告。杨先生关注物理人才的培养,在最后的互动环节,当有观众提到高中物理在一些省份变成选修,在社会争议很大时,杨先生认为,高中物理应该是是每个年轻人当做常识来学习的知识,并不是为了上大学,而是为了满足现代人的正常生活需求。本次报告会由国家天文台学术交流委员会举办,陈建生院士主持,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党委书记、副台长赵刚,副台长郝晋新,副台长薛随建,纪委书记石硕,以及200余名国台职工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2018年1月3日下午4点,国家天文台多功能厅气氛热烈,迎来了国际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95岁高龄的杨振宁先生,这是国家天文台的2018年首场新年报告。 
      杨振宁先生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的贡献。1957年他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他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Yang-Mills规范场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 
      半个月前,得到杨先生即将到国台做报告的消息时,众多职工便翘首以盼,纷纷申请讲座入场券。为了让更多人参与这次活动,主办方甚至在讲台上设置了20多个“蒲墩座席”。不出意外,这些座位也成为哄抢的对象。此次杨先生为在场的200余名听众做了题为“麦克斯韦方程和规范理论起源”的学术报告,带我们回顾他自己提出规范场理论的缘由和以及理论被验证的历史。 
      杨先生在提出规范场理论之初,他的这个理论并未被物理学界所接受,因为这个理论预言的场粒子的质量为0,但除了光子外,人们并未发现任何质量为0的粒子。后来随着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了希格斯机制,无质量的规范场粒子可以通过自发对称破缺获得质量,这一难题得以解决,规范场理论成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2012年,CERN实验找到了希格斯粒子,终于证实了杨先生这一理论的正确性,而希格斯粒子在短短发现一年之后就获得诺奖。到目前为止,基于Yang-Mills方程,总共已经产生了6个不同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正是因为此方程的重要性,许多的物理学家将此方程的重要性和爱因斯坦的场方程相提并论,也因此称杨先生可以比肩牛顿爱因斯坦这些历史伟人。 
      整个报告过程当中,杨先生思维清晰,健谈风趣,他的报告引起国台职工的强烈共鸣。杨先生关注物理人才的培养,在最后的互动环节,当有观众提到高中物理在一些省份变成选修,在社会争议很大时,杨先生认为,高中物理应该是是每个年轻人当做常识来学习的知识,并不是为了上大学,而是为了满足现代人的正常生活需求。 
      由于热烈的气氛,原本安排一小时的报告会延长了一倍。报告结束后,杨先生的影响还在持续发酵,大家纷纷感叹,近距离倾听大师指点,领略大师风范,受益匪浅。 
      本次报告会由国家天文台学术交流委员会举办,陈建生院士主持,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党委书记、副台长赵刚,副台长郝晋新,副台长薛随建,纪委书记石硕,以及200余名国台职工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此外,杨先生也非常关注天文学科,在邵逸夫奖中设立天文奖项,还于今年10月访问我台FAST工程现场参观交流。 
      本次报告会视频连接:https://view.inews.qq.com/a/ZLV2018010301923302?openid=o04IBAN5H2VPxbxsazPr7C-6XSlM&key=&version=16060120&devicetype=iOS10.3.3&isShare=1&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杨振宁院士作学术报告 

      现场气氛热烈 
    2018-01-04
  • 国家天文台美丽台站摄影作品评选揭晓
    为了丰富广大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凝聚职工对日常工作台站的热爱。国家天文台工会举办了“国家天文台美丽台站”摄影比赛的活动,得到了全台在职职工、退休职工和学生的积极响应,共收到包括国家天文台兴隆站、密云站、怀柔站、乌拉斯站、明安图站、贵州FAST 、羊八井站、天津站、红柳峡站、阿里站、 SONG项目及台总部摄影作品105幅。经过全台职工网络投票,最终评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6名。三等奖-中德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李建斌、喻耐平。  为了丰富广大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凝聚职工对日常工作台站的热爱。国家天文台工会举办了“国家天文台美丽台站”摄影比赛的活动,得到了全台在职职工、退休职工和学生的积极响应,共收到包括国家天文台兴隆站、密云站、怀柔站、乌拉斯站、明安图站、贵州FAST、羊八井站、天津站、红柳峡站、阿里站、SONG项目及台总部摄影作品105幅。
        经过全台职工网络投票,最终评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6名。 

      一等奖-大雾中的FAST-黄琳 

      一等奖-银河下的FAST-黄琳 

      一等奖-列阵望霞-谭程明 

      一等奖-量子卫星通信现场-陈颖为 

      一等奖-云雾中的LAMOST-陈颖为 

      二等奖-银河下的FAST-黄琳 

      二等奖-红柳峡观测站雪景-徐文啸 

      二等奖-红云漫日-王丙祥 

      二等奖-蒸蒸日上-王丙祥 
     
      二等奖-任凭雷电交加我自岿然不动-曹永亮 

      二等奖-SONG_China Panorama-1-新宇、邓李才 

      二等奖-SONG 1米西向星轨-新宇、邓李才 

      二等奖-Over the Rainbow-顾俊骅 

      二等奖-银河下的第一缕曙光-顾俊骅 

      二等奖-银拱下的LAMOST-陈颖为 

      三等奖-阿里站的美丽夜空-钱璇 

    三等奖-人在阿里,远眺星空-钱璇 

      三等奖-银河下的FAST综合楼-黄琳
     
      三等奖-雪中天籁-孙士杰 

      三等奖-仰望星空-田秋原 

      三等奖-傲视苍穹-尹冬梅 

      三等奖-金星映潭-王晓帆 

      三等奖-50米天线-李俊铎 

      三等奖-SONG项目-银河-新宇、邓李才 

      三等奖-早安国台-沈志侠 

      三等奖-黄昏的地平线-付夏楠 

      三等奖-LAMOST的早晨-张纯璐 

      三等奖-LAMOST星轨-宋楠 

      三等奖-北极+216铭牌星轨-宋楠 

      三等奖-银拱下的两米望远镜-陈颖为 

      三等奖-中德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李建斌、喻耐平 
     
     
     
    2017-12-2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