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观测基地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宣部新命名了39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观测基地入选。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FAST )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洼地,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由我国天文学家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落成启用,具有全新的设计思路和得天独厚的台址。根据中宣部要求,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观测基地将进一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宣传教育功能,讲好中国科学家故事,讲好中国科技创新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坚定“四个自信” 。凝聚起砥砺新征程、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宣部新命名了39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观测基地入选。此次命名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总数达到473个。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洼地,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由我国天文学家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落成启用,具有全新的设计思路和得天独厚的台址,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实现了我国射电望远镜由追赶到领先的跨越。2016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FAST落成启用时指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它的落成启用,对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充分利用FAST观测基地的科技创新特色和优势资源,深入挖掘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主题,全方位、多维度突出宣传反映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弘扬“时代楷模”南仁东勇担民族复兴大任、为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的先进事迹和“中国天眼”FAST坚守22年架起中国天文摇篮、不断开拓创新、争创世界一流的率先精神,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根据中宣部要求,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观测基地将进一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宣传教育功能,讲好中国科学家故事,讲好中国科技创新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坚定“四个自信”,凝聚起砥砺新征程、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2019-09-17
  • 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发现双星在形成之初就已经历过动力学“加工”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超研究员在英国《皇家天文学月刊》上发表了他的最新工作,指出我们今天看到的双星系统已经不是其原生状态,而在它们诞生之初就经历了高效的动力学加工( dynamical processing ) 。不断地同相邻恒星的交会将那些引力束缚能较低的双星系统(主星质量偏小、两颗恒星间距较大、两颗成员星质量差距大)破坏掉,因而造成今天的样子:即主星质量较小的星族双星比例较低、恒星间距较小、质量比接近1的双星系统较多。此图展示了不同金属丰度的小质量主序恒星的赫罗图,下面一条序列是单星组成的,上面一条恒星数目较少的序列是双星组成的。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超研究员在英国《皇家天文学月刊》上发表了他的最新工作,指出我们今天看到的双星系统已经不是其原生状态,而在它们诞生之初就经历了高效的动力学加工(dynamical processing)。
      一般而言,天文学家普遍认为场星中处于主序阶段的双星只有非常小的机会会发生双星演化,例如发生质量交换、双星系统被瓦解等现象。绝大多数场星中的主序阶段双星保留了它们诞生以来的双星统计特征,如双星存在比例、两颗成员星的质量比等。这个假设一直以来都是双星研究的重要基石,因为只有这个假设存在天文学家才可以从今天这些成年双星的统计性质反向推测影响双星诞生的各种物理机制。然而早在2011年,就有理论家提出假设,双星和所有恒星一样诞生于星团之中,在几百万年时间内,绝大多数星团迅速瓦解,这些年轻的恒星就变成星场中的一个个孤立成员。就在这短短的几百万年时间内,双星可能由于星团的密集环境而频繁与其它恒星发生交会,双星束缚能较低的就很容易遭到动力学瓦解而形成两颗单星。这一理论假说提出后一直没有得到观测的证实。
      这项最新研究采用LAMOST巡天光谱数据结合Gaia天体测量信息,在赫罗图上对双星系统的性质开展统计分析。在主序阶段,双星系统因为有两颗恒星所以会比同样颜色的单星要亮一些。如果两颗成员星的质量完全一样,那它们的亮度就会比一颗星的亮一倍。利用这个特点,刘超发展了一个层次化贝叶斯统计模型,通过一组特定场星在赫罗图上的分布估计双星的比例和双星质量比的分布。借助50000多颗具有LAMOST金属丰度和质量测量的晚型主序星,他对不同金属丰度、不同主星质量恒星的双星比和质量比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惊讶地发现双星比和质量比分布存在非常强的关联。主星质量较大、金属丰度较高的星族双星比很高,双星间距较大,其双星的质量比分布较平;而主星质量较小、金属丰度较高的星族双星比很低,双星间距较小,同时其双星质量比分布曲线陡峭,也就是说存在两颗成员星质量接近的情况较多。
      经过对这一奇异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他发现恒星形成之初、还存在于年轻星团阶段就经历了非常有效的动力学加工。不断地同相邻恒星的交会将那些引力束缚能较低的双星系统(主星质量偏小、两颗恒星间距较大、两颗成员星质量差距大)破坏掉,因而造成今天的样子:即主星质量较小的星族双星比例较低、恒星间距较小、质量比接近1的双星系统较多。反之对于主星质量较大的星族,由于引力束缚能较高(主星质量大),较少受到动力学的加工作用。
      这一复杂现象的解释一方面终于证实了理论家的预言,即年轻星团中的动力学加工效率非常高,只要几百万年就可以将双星系统破坏得面目全非;另一方面也告诉后来的研究者今天看到的场星中的双星统计性质已经不再反映它们原初的样子,而是经过动力学“加工”了的。当然这就给天文学家探索恒星形成的物理机制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审稿人在评价这项工作时指出“据我所知,它展示了一项重要的科学工作,可以极大地促进对双星演化的理解”。著名的恒星星族研究专家Pavel Kroupa认为“这是一项重大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工作”。
      此图展示了不同金属丰度的小质量主序恒星的赫罗图,下面一条序列是单星组成的,上面一条恒星数目较少的序列是双星组成的。
    2019-08-26
  • 国家天文台召开巡视整改情况通报会
    8月20日,根据中科院巡视工作要求,国家天文台召开了巡视整改情况通报会。北京分院监督审计处周亚东处长到会指导,台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台属副处级及以上干部、副高级及以上科研人员,各研究部、科研单元、支撑部门负责人,各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工会正副主席。研究生会主席和离退休代表共计160余人参加了会议并进行巡视整改满意度测评。会上,与会人员认真填写提交了《巡视工作满意度测评表》 。
      8月20日,根据中科院巡视工作要求,国家天文台召开了巡视整改情况通报会。台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台属副处级及以上干部、副高级及以上科研人员,各研究部、科研单元、支撑部门负责人,各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工会、团委、研究生会和离退休代表共计160余人参加了会议并进行巡视整改满意度测评。会议由党委副书记石硕主持。 
      北京分院监督审计处处长周亚东首先介绍了巡视工作的整体流程及《巡视工作满意度测评表》填写、发放与回收的具体要求。 
      党委书记赵刚代表台党政领导班子作巡视整改情况的报告,从巡视整改组织实施情况、整改台账问题处理情况、巡视整改工作体会三个方面进行了通报。他表示,此次巡视工作,是院党组对国家天文台党风廉政建设和改革创新发展工作的一次把脉会诊,是对全台各级党员干部的一次政治体检和廉政教育。巡视发现的各种问题,无不根源于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存在问题,根源于思想建设抓的不紧,巡视和整改的过程就是接受党性教育、加强党性锻炼、经受组织检验的过程,是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通过这次政治巡视和整改,推动了改革,促进了发展,凝聚了共识,健全了制度规范,解决了突出问题,国家天文台各项工作的政治引领作用不断强化,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逐步筑牢,近期的重大科技任务有序推进,重大科学成果产出不断涌现,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和党员干部职工齐心谋发展的劲头正在逐步形成。 
      赵刚表示,国家天文台将进一步坚定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坚持不懈深入、延伸整改,定期主动开展巡视整改“回头看”,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切实运用好、巩固好整改成果,同时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宣贯执行,构建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国家天文台各项事业上新台阶。   
      会上,与会人员认真填写提交了《巡视工作满意度测评表》。
      党委书记赵刚做巡视整改情况报告
      会议现场
      
    2019-08-21
  • 国家天文台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胜率先、行动在我”2019年主题演讲汇演暨庆祝建党98周年大会
    7月1日下午,国家天文台举办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胜率先行动在我” 2019年主题演讲汇报演出暨庆祝建党98周年大会,重温入党誓词,展现报国之志,表彰先进典型,弘扬爱国精神,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98岁华诞,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和建院70周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国家天文台全体党员将会继续发扬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牢记初心使命,开拓创新,积极作为,为中国天文科技创新事业发展,为我院决胜实现“四个率先”目标,为实现科技强国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7月1日下午,国家天文台举办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决胜率先 行动在我”2019年主题演讲汇报演出暨庆祝建党98周年大会,重温入党誓词,展现报国之志,表彰先进典型,弘扬爱国精神,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98岁华诞,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和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北京分院分党组书记、京区事业单位党委书记马扬同志,院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房自正同志,以及北京分院党群办有关同志出席大会,台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和党员群众学生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了大会。会议由台党委副书记石硕同志主持。 
      党委书记赵刚宣读了表彰国家天文台2018-2019年度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决定并进行了表彰,会议还颁发了国家天文台2019年“决胜率先 行动在我”主题演讲比赛一、二、三等奖。

      赵刚书记为演讲比赛一等奖获奖者颁奖
     
      马扬书记、房自正副书记、赵刚书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颁奖 
      九十八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历经风雨洗礼,以力挽狂澜的担当和气魄,用鲜血和生命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不朽功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今天的纪念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今天的传承是为了把党的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国家天文台举办庆祝建党98周年大会,就是要让每一名党员同志在重温入党誓词中坚守初心和理想,在缅怀历史中牢记责任和使命,在展望未来中激发动力和斗志,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以最坚定、最自觉、最实在的行动迎接建党100年。 
      全体党员同志在国家天文台青年科学家代表、星系巡天宇宙学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赵公博研究员带领下,高举右拳,面向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洪亮的铮铮誓言在会场中久久回荡,严肃的誓词豪言在党员心中烙下深深印记。 

      赵公博研究员带领全体党员同志重温入党誓词 
      “决胜率先、行动有我”主题演讲《时间之辩》《挥洒青春,为天眼镌刻年轮》《强国路上有我在》,诗歌朗诵《中国的天眼开了—写给南仁东教授》《LAMOST之歌》《等待》和大合唱《我们都是追梦人》《当那一天来临》《祖国不会忘记》等精彩纷呈的演出,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国家天文台科技人员为中国天文科技创新事业的默默付出,讴歌了中国科学院人、两弹元勋邓稼先为祖国繁荣富强作出的巨大贡献,歌颂了九十八年来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伟大成绩,充分表达了全台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对祖国、对党的热爱和美好祝福。

      演讲比赛汇演现场 

      机关党总支合唱《我们都是追梦人》 

      朗诵节目演出现场 

      离退休合唱团《当那一天来临》 

      朗诵《等待》 

      探月党支部合唱《祖国不会忘记》 
      九十八年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用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全国人民拥护和爱戴的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国家天文台全体党员将会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牢记初心使命,开拓创新,积极作为,为中国天文科技创新事业发展,为我院决胜实现“四个率先”目标,为实现科技强国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19-07-02
  • 国家天文台与南非射电天文台在两国外长见证下签署射电天文研究交流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
    6月24日,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落实协调人会议期间,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同南非外长潘多尔共同见证签署《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南非射电天文台关于射电天文( SKA )研究交流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 。受双方单位负责人委托,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刘继峰研究员与南非驻华使馆临时代办包博森女士,共同签署了该备忘录。此次备忘录的签署,是对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NAOC )与南非国家研究基金会( NRF )已经签署的关于建立和运行“中国南非天文论坛”及“中国南非天文教育科学工作组”谅解备忘录的有益补充。对于深化中南天文学领域研究合作及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6月24日,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落实协调人会议期间,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同南非外长潘多尔共同见证签署《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南非射电天文台关于射电天文(SKA)研究交流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受双方单位负责人委托,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刘继峰研究员与南非驻华使馆临时代办包博森女士,共同签署了该备忘录。 
      这是落实2018年7月习近平主席和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在中南科学家高级别对话会开幕式上讲话精神,推动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中国与南非在射电天文学,特别是在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及相关领域合作的一项重要进展。 
      在中南两国科技部及SKA办公室、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中国驻南非大使馆等单位支持推动下,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与南非射电天文台将共同设立射电天文(SKA)研究交流项目,围绕射电天文(SKA)及相关领域,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开展科研人员互相交流、合作研究以及举办研讨会等。 
      此次备忘录的签署,是对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NAOC)与南非国家研究基金会(NRF)已经签署的关于建立和运行“中国南非天文论坛” 及“ 中国南非天文教育科学工作组”谅解备忘录的有益补充,是对双方在过去三年内共同资助的涉及天文多个领域的五次双边研讨会以及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与南非夸祖鲁-纳塔尔大学成立计算天体物理联合中心(UKCNC)的进一步拓展。对于深化中南天文学领域研究合作及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019-06-25
  •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先进事迹分享会在国家天文台召开
    5月17日下午,由中央和国家机关团工委主办,团委、京区事业单位团委、国家天文台团委承办的“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 —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先进事迹分享会在国家天文台举行,此次分享会也是国家天文台“与时代同行”创新文化论坛系列活动之一。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赵刚,党委副书记石硕、中科院团委书记张晔、京区事业单位团委副书记吴坎坎及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代表出席会议。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中科院北京分院各研究所及国家天文台总部和贵州分视频会场的青年职工170余人参加了此次分享会。  5月17日下午,由中央和国家机关团工委主办,中国科学院团委、京区事业单位团委、国家天文台团委承办的“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先进事迹分享会在国家天文台举行,此次分享会也是国家天文台“与时代同行”创新文化论坛系列活动之一。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赵刚,党委副书记石硕、中科院团委书记张晔、京区事业单位团委副书记吴坎坎及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石硕主持。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4月25日,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调试团队喜获第二十三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殊荣,这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青年集体的最高荣誉。FAST工程调试团队总共65人,其中35岁以下的有39人,是由青年人组成的调试突击队。在望远镜调试过程中,调试团队充分发挥了吃苦耐劳、攻坚克难的精神,突破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仅用时两年完成望远镜的调试任务,获得国内、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 
      FAST工程调试团队代表、FAST总工程师姜鹏在会上进行了先进事迹分享。他结合科研工作和成长经历,分享了调试团队的情况和青年科研人员的奋斗故事,生动诠释了科研团队“抓住机遇,努力为国家科技创新贡献自己力量”的奋斗历程;分享了基层青年科研工作者科技报国、创新为民的家国情怀和胸怀中国梦、当好青年兵的理想信念;并交流了对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思考和实践。 
      分享会上,赵刚对FAST调试团队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的荣誉给予了祝贺,他表示,这不仅是对FAST团队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国家天文台广大青年的认可,更是对中科院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巨大鼓励。国家天文台党委将进一步做好青年和研究生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加强资源配置,推进理论创新,为青年增长才干、施展才华提供机会和平台。也希望各位青年同志结合自身实际,在科研工作中保持耐心和恒心,练就过硬本领,成为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在推动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国家天文台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收获更加充实的青春记忆,成为名副其实的“强国一代”。 
      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中科院北京分院各研究所及国家天文台总部和贵州分视频会场的青年职工170余人参加了此次分享会。 

    党委书记赵刚致辞

    FAST工程调试团队代表姜鹏分享先进事迹

    会议现场
    2019-05-20
  • 国家天文台基于嫦娥四号探测数据发现月球背面幔源物质初步证据
    北京时间2019年5月16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 ( Nature )在线发布我国月球探测领域的一项重大发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春来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嫦娥四号就位光谱探测数据,证明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 SPA )存在以橄榄石和低钙辉石为主的深部物质,为解答长期困扰国内外学者的有关月幔物质组成的问题提供了直接证据,将为完善月球形成与演化模型提供支撑。B是两个光谱分析点的光谱图, c为第二个光谱分析点的影像图,印迹为玉兔2号月球车的车辙印。  北京时间2019年5月16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布我国月球探测领域的一项重大发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春来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嫦娥四号就位光谱探测数据,证明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SPA)存在以橄榄石和低钙辉石为主的深部物质,为解答长期困扰国内外学者的有关月幔物质组成的问题提供了直接证据,将为完善月球形成与演化模型提供支撑。。 
      有关月球早期演化的理论认为,月壳由是岩浆洋中较轻的斜长石组分上浮结晶形成,而如橄榄石、辉石等较重的矿物下沉形成月幔。然而,这一关于月幔组成的推论至今没有很好地被证实。一方面,美国阿波罗任务和苏联月球任务返回的月球样品中没有发现与月幔准确物质组成有关的直接证据。另一方面,最有可能撞穿月壳的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SPA)内并未发现月幔指示矿物—橄榄石的大量出露的证据。这是否说明富橄榄石的月幔假说是错误的? 
      带着揭开月球深部物质成分神秘面纱的使命,嫦娥四号(CE-4)踏上了探索月球背面SPA,为月球起源演化研究提供新数据的征程。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定点、定时、精确”地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冯卡门坑内。,同一天,玉兔2号与着陆器分离,其上携带的红外成像光谱仪(VNIS)成功获取了着陆区两个探测点高质量光谱数据。国家天文台和仪器研制单位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光谱数据的分析发现,CE-4着陆区月壤光谱的吸收特征与月球正面月海玄武岩质月壤光谱的吸收特征存在着显著差异,展现出低钙辉石的光谱特征,并暗示有大量橄榄石的存在。进一步的分析证实,CE-4着陆区月壤物质中橄榄石相对含量最高,低钙辉石次之,仅含有很少量的高钙辉石。这种矿物组合很可能代表了源于月幔的深部物质。 
      值得注意的是,CE-4号探测器的着陆点位于SPA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部,早期研究结果表明其表面被后续喷发的玄武岩所填充,那么这些不同于玄武岩的深部物质又是如何分布在着陆区域内的?对覆盖着陆区域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数据和高光谱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着陆器和月球车位于玄武岩“平原”的撞击溅射物上,这些溅射物来自东北方向的芬森(FINSEN)撞击坑。40多亿年前SPA盆地形成时已将月壳减薄或完全剥离。FINSEN坑是由小天体撞击SPA盆地内部表面而形成,其犹如在SPA表面打的一口“深钻”一般,进一步将SPA盆地表面以下月球更深部物质挖掘出,产生的溅射物四处抛射,呈辐射线撒布在冯卡门撞击坑“平原”上。因此,CE-4 VNIS分析到的对象是FINSEN撞击坑挖掘、抛射到冯·卡门撞击坑表面的月幔物质。 
      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对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就位探测。基于探测数据的研究结果成功揭示了月球背面的物质组成,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的正确性,加深了人类对月球形成与演化的认识。 

    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和嫦娥4号着陆点位置图。左图为影像图,右图为地形图。

    a, b是两个光谱分析点的光谱图,c为第二个光谱分析点的影像图,印迹为玉兔2号月球车的车辙印。
    2019-05-16
  • 国家天文台基于LAMOST巡天发现银河系并合矮星系的化学证据
    4月30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天文》 ( Nature Astronomy )在线发布我国天文学家主导的一项重大发现。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领导的中日合作研究团队证实了银河系内一颗重元素(包括银、铕、金、铀等)含量超高的恒星起源自被银河系瓦解的矮星系,首次揭示了这类稀有恒星的吸积起源,深化了对重元素产生机制的认识,为基于恒星化学成分识别来自附近矮星系的恒星提供了重要线索。对比发现这颗恒星的化学成分与矮星系恒星高度吻合,明显不同于银河系的晕族恒星,表明这颗恒星来自于被银河系瓦解的矮星系,是银河系并合事件的确切和可靠的化学证据。来自矮星系的亚巨星/ 《中国国家天文》绘图。  4月30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在线发布我国天文学家主导的一项重大发现。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领导的中日合作研究团队证实了银河系内一颗重元素(包括银、铕、金、铀等)含量超高的恒星起源自被银河系瓦解的矮星系,首次揭示了这类稀有恒星的吸积起源,深化了对重元素产生机制的认识,为基于恒星化学成分识别来自附近矮星系的恒星提供了重要线索。 
      类似银河系这样的大型星系被认为是通过并合矮星系形成的,但天文学家对银河系中有多少恒星来自于矮星系以及这些恒星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仍知之甚少。恒星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它诞生时所处环境的化学成分,通过分析恒星的化学成分可以追溯它们的起源。 
      依托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望远镜提供的海量光谱数据,邢千帆和赵刚等人在银河系晕内发现了目前已知铁含量最高的快中子俘获过程元素超丰恒星。快中子俘获过程是重元素产生的重要机制之一,例如铕(Eu), 金(Au)和铀(U)等重元素都属于快中子俘获过程元素。这颗恒星的铕相对于铁的丰度是太阳的10倍有余,大大超出同类恒星的平均值,目前在银晕中仅发现了30多颗该类型的恒星。更为新奇的是,这颗恒星的镁元素以及其它alpha元素(包括硅、钙和钛等元素)的含量异常低,仅为同类恒星的五分之一,而具有类似化学成分的恒星在银河系近邻矮星系中却是普遍存在。这是国际上首次在银河系中发现低镁的快中子俘获过程元素超丰恒星。 
      通过与日本国立天文台的天文学家进行后续8米光学望远镜高分辨率光谱联合观测,研究团队确定了这颗恒星中24种元素的含量,并与矮星系恒星和银晕场星进行了细致比较。对比发现这颗恒星的化学成分与矮星系恒星高度吻合,明显不同于银河系的晕族恒星,表明这颗恒星来自于被银河系瓦解的矮星系,是银河系并合事件的确切和可靠的化学证据。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这颗恒星是在其原属的矮星系经历了极为罕见的中子星并合事件之后形成的。中子星并合产生大量的快中子俘获过程元素, 显著提高了矮星系内快中子俘获过程元素的含量。 
      这颗恒星的发现首次揭示了银河系内快中子俘获过程元素超丰恒星的吸积起源,为银河系并合矮星系提供了清晰的证据,显示银晕中的快中子俘获过程元素超丰恒星极可能全部来自于瓦解的矮星系,同时为中子星并合是快中子俘获过程发生的主要天体物理场所提供了证据支持。它的化学丰度特征将有助于识别吸积自附近矮星系的恒星,为研究银河系的并合历史提供理想的示踪体,加深人类对星系形成和演化的认识。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0-019-0764-5。

      来自矮星系的亚巨星/《中国国家天文》绘图 
        
       
    2019-04-30
  • 国家天文台首次测得南极冰穹A夜间大气视宁度
    随着南极极夜逐渐降临,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位于南极冰穹A昆仑站的视宁度测量望远镜( KL-DIMM )首次直接测量到了冰穹A的夜间大气视宁度,同时也证实了在地表8米的高度之上即有机会获得极佳的大气视宁度(小于0.3角秒,见图。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国家天文台南极天文研究团组开展了冰穹A光学天文的台址测量工作,研制了昆仑视宁度测量望远镜KL-DIMM ,在国内经过大量低温和野外测试后,两台望远镜由我国第35次南极科考内陆队于2019年1月安装在海拔近4000米的昆仑站。图2南极冰穹A (昆仑站)现场的KL-DIMM望远镜。  随着南极极夜逐渐降临,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位于南极冰穹A昆仑站的视宁度测量望远镜(KL-DIMM)首次直接测量到了冰穹A的夜间大气视宁度,同时也证实了在地表8米的高度之上即有机会获得极佳的大气视宁度(小于0.3角秒,见图1)。 
      视宁度表征大气湍流造成望远镜成像抖动的模糊程度,是光学红外天文观测台址最重要的参数之一。视宁度数值越小,说明大气湍流越弱,成像的角分辨率越高,望远镜对暗弱天体的探测能力就越强。因此地面大型望远镜的建设需要选择优良的台址。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台址集中在夏威夷和智利,其平均大气视宁度在0.6角秒左右。大气湍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的边界层,之上的自由大气湍流就非常小。常规台址边界层厚度约数百米,而南极内陆冰盖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大气边界层非常薄,将望远镜架设在边界层之上成为可能。我国在冰穹A已经开展的台址测量表明,其边界层全年中值只有约14米,是南极冰穹C的一半,但过去在冰穹A尚无对夜间视宁度的直接测量。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国家天文台南极天文研究团组开展了冰穹A光学天文的台址测量工作,研制了昆仑视宁度测量望远镜KL-DIMM,在国内经过大量低温和野外测试后,两台望远镜由我国第35次南极科考内陆队于2019年1月安装在海拔近4000米的昆仑站,架设在为其定制的8米高的塔架上(见图2)。自安装调试结束后,KL-DIMM即开始自动观测,已经获取了大量白天视宁度测量数据。结果表明,即使在白天,也有很多时间可以获得优异的自由大气视宁度。 
      夜间视宁度的测量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冰穹A可能是地面上最好的光学天文台址,目前两台KL-DIMM仍在持续自动观测,长期的监测数据将可以为最终确认冰穹A的天文观测资源和我国南极天文台大型望远镜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在KL-DIMM的研制中,有多项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首先是在南极极端环境下的望远镜运转,冰穹A冬季最低可达-80℃,且无人值守,电力和网络带宽都极为有限。通过对赤道仪的改造,关键部件的主动温控设计等,首次实现了小型赤道仪在冰穹A冬季的运行,将来能够用于冰穹A其他小型望远镜的运行,并为大望远镜提供借鉴。 
      更重要的是无人值守智能观测系统,实现了从观测规划、望远镜指向、图像获取和保存、数据处理、结果回传的全自动观测。另有仪器状态监视和故障短信报警系统。特别地,由于KL-DIMM视场很小(约10角分),而现场条件的限制使得望远镜的安装调试精度不可能太高,但是智能观测系统通过闭环跟踪、指向模型、利用寻星镜导星等一系列手段,实现了对目标的精确指向和跟踪,并保证了连续24小时不间断观测。该智能观测系统基于项目组在南极巡天望远镜上积累的经验,也可以拓展应用于其他野外台站的自动望远镜。 
      此项目的合作单位包括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南极天文中心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研制和测试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南京天光所、云南天文台、新疆天文台等单位研究人员的大力协助。南极现场的实施得到了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极地考察办公室的大力支持。

    图1:KL-DIMM望远镜在2019年4月12日的视宁度测量结果


    图2:南极冰穹A(昆仑站)现场的KL-DIMM望远镜
     
    2019-04-16
  • LAMOST DR6数据集正式发布
    在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及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 2018年6月, LAMOST第六年光谱观测任务圆满结束。经过9个月的数据处理及质量分析, 2019年3月27日,包含先导巡天及前六年正式巡天的LAMOST DR6数据集正式对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发布1125万条光谱,低分辨率光谱总数991万,中分辨率非时域光谱数据50万,中分辨率时域数据84万。随着LAMOST光谱巡天的继续开展及光谱数据的公开发布,更多天文学家将利用LAMOST光谱数据在各个天文领域开展不同尺度的研究,更多高显示度的科研成果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进而推动人类对宇宙的进一步认识。  2018年6月,在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及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LAMOST第六年光谱观测任务圆满结束。经过9个月的数据处理及质量分析,2019年3月27日,包含先导巡天及前六年正式巡天的LAMOST DR6数据集正式对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 
      2017年6月,LAMOST一期巡天圆满结束。2017年9月-2018年6月,LAMOST步入中分辨率测试观测时期,即低分辨率光谱巡天和中分辨率测试观测交替进行的观测模式。因此,DR6数据集中包括常规低分辨率光谱数据和中分辨率测试光谱数据。DR6共包括4902个观测天区(天区覆盖图如图1),发布1125万条光谱,低分辨率光谱总数991万,中分辨率非时域光谱数据50万,中分辨率时域数据84万。其中DR6高质量光谱数(S/N>10)达到了937万条,约是国际上其他巡天项目发布光谱数之和的2倍。同时,DR6发布数据中还包括一个636万组恒星光谱参数星表,成为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恒星参数星表。 
      LAMOST巡天七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取光谱数突破千万量级的光谱巡天项目。LAMOST 数据集首次超过千万对LAMOST巡天而言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事件。自此,LAMOST光谱发布正式进入千万量级时代。 
      具体数据量信息如下表:

      国家天文台信息中心为LAMOST DR6数据发布搭建了专门的下载平台,科学用户可登录网站(http://dr6.lamost.org/)进行数据查询和下载。 

    图1:LAMOST先导巡天和正式巡天前六年的天区覆盖图
      LAMOST DR6光谱集成为目前世界上天区覆盖最完备、巡天体积和采样密度最大、统计一致性最好、样本数量最多的天文数据集,成为国内天文基础数据库第一笔大规模的宝贵储备,为研究银河系及一般星系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性数据。 
      光谱千万条,成果第一条。目前中国、美国、德国、比利时、丹麦等国家和地区的124所科研机构和大学的769位用户正在利用这些数据开展研究工作,并在银河系结构与演化、恒星物理研究、特殊天体搜寻等重要前沿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截止目前,共计发表438篇有显示度的SCI科研成果,引用4200余次。 
      随着LAMOST光谱巡天的继续开展及光谱数据的公开发布,更多天文学家将利用LAMOST光谱数据在各个天文领域开展不同尺度的研究,更多高显示度的科研成果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进而推动人类对宇宙的进一步认识。 
    2019-03-2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