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碎片和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
杨旭,男,1984年出生,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高级工程师。联合国小行星预警网中国国家航天局代表专家、国际宇航联太空交通管理分委会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学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物理学专业硕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技术与方法专业博士。2010年入职国家天文台工作至今。任空间碎片与时域天文光学巡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提出空间碎片精准预警研究方向,建立预警初筛和精细评估结合的技术流程,使危险警报事前解除率提高1倍以上,改进算法使预警效率提高50%以上,树立团队在碎片预警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提出近地小行星短期预警评估模型,构建短期风险评价指标。主持新一代预警系统建设,拓展自主监测和高精度数据应用;主持预警服务网建设,涵盖国内主要民商单位并拓展国外用户;组织或参与载人、探月等10余次重大航天任务预警保障;组织委遥卫星避碰、中星5A离轨,参与天宫一号再入等多次空间事件处置。负责空间碎片专项课题1项、空间碎片信息系统1项、近地小行星研究项目1项,负责和参与其他科研项目20余项。申请排名第一的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项,其他排名多项。
1. 杨旭, 赵柯昕, 甘庆波, 刘静, 姚永强. 近地小行星天地基光学监测系统预警能力分析[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21, 41(12): 1307-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