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国际著名期刊A&A最新一期亮点论文(Highlight):我国乌鲁木齐25米望远镜对超新星遗迹G65的观测

发布时间:2009-09-10 来源:综合处

  我台致密天体和弥漫介质研究团组博士生肖莉等人利用安装在乌鲁木齐25 m射电望远镜上的6 cm偏振接收机对特低表面亮度的超新星遗迹G65.2+5.7进行了观测。结合其它波段数据,首次研究了该超新星遗迹的辐射谱性质,测量了辐射的偏振特征。该课题是“中德6cm银道面偏振巡天”项目的一部分。论文已被国际著名刊物A&A主编选为本周亮点发表。

   超新星遗迹是恒星死亡后的残留高温气体壳层,是宇宙线加速的场所。超新星遗迹G65.2+5.71977年在光学巡天中发现的。由于这个遗迹距离近,约2600光年,在天空的视在尺度太大,而且表面的射电亮度非常低,一般的望远镜很难在射电波段对它进行测量。空间卫星观测发现它在X射线波段上非常亮,属于新发现的内含热气体外带壳层的混合型超新星遗迹。

  肖莉等人利用乌鲁木齐25m射电望远镜对该超新星遗迹进行了19个小时的观测,成功地在6厘米波段对该超新星遗迹进行了成像和偏振测量。他们结合德国Effelsberg100 m射电望远镜在11cm波段的观测,确定了该遗迹的射电辐射谱的谱指数以及谱指数分布图。由于超新星遗迹的激波中反复加速粒子使它们达到极高能量且在星际介质压缩加强的磁场发出同步加速辐射,因此,射电波段观测到的辐射谱反映了超新星遗迹加速区粒子的能量分布情况。该超新星遗迹在乌鲁木齐的6cm波段测量中南边纤维壳层表现出很强的偏振,而在11cm波段该区域表现了消偏振现象。由此估算出该区域的磁场强度约为2050微高斯。他们利用国际合作巡天(LAB)数据发现该超新星遗迹在弥漫的星际介质中吹出了HI壳层,该壳层的质量相当于太阳的1400倍。他们最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该超新星遗迹是在前身星吹出的非常低密度的介质空腔中膨胀,并且演化到了晚期,是一个年老的超新星遗迹。

  国际著名刊物《Astronomy & Astrophysics》是周刊。主编每周从所有文章中挑选出一两篇吸引同行眼球的亮点论文(Highlights)。本周出版的一期选出了两篇论文,第一篇是肖莉等人的超新星遗迹论文,另一篇是利用HESS高能望远镜阵列对银河系中心区域伽玛射线源J1745-290进行了辐射谱和辐射流量的观测研究。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