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 詹文龙一行考察国家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基地
    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院士考察了国家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基地。 基础局局长刘鸣华、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郝晋新、怀柔观测基地主任邓元勇等参加了考察活动。 邓元勇首先向詹文龙一行介绍了怀柔太阳观测基地的历史、所取得的成果,以及自主研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太阳观测设备的重要性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邓元勇随后向詹文龙一行汇报了怀柔基地和我国太阳物理领域深空太阳天文台、巨型太阳望远镜等中长期发展规划。 詹院长考察怀柔多通道太阳望远镜。   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院士考察了国家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基地。基础局局长刘鸣华、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郝晋新、怀柔观测基地主任邓元勇等参加了考察活动。 
      邓元勇首先向詹文龙一行介绍了怀柔太阳观测基地的历史、所取得的成果,以及自主研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太阳观测设备的重要性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詹文龙详细询问了太阳多通道望远镜以及其他观测设备目前的运行状况,充分肯定了太阳磁场望远镜的工作。 
      邓元勇随后向詹文龙一行汇报了怀柔基地和我国太阳物理领域深空太阳天文台、巨型太阳望远镜等中长期发展规划。詹文龙强调,怀柔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观测条件的限制,但是可以在继续运行好现有设备的基础上,作为未来大型太阳观测计划的试验基地。国家天文台要联合云南天文台和紫金山天文台太阳物理研究的力量,共同发挥现有观测设备的作用,同时为未来的发展计划做好前期工作。

    詹院长考察怀柔多通道太阳望远镜
    2012-09-26
  • 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在北京闭幕
    2012年8月31日,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顺利落下帷幕。 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国科学报、香港大公报、印度时报、德国公共电台、《科学》杂志、《自然》杂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对本次大会进行了约150篇的电视或文字的报道. 中国国家领导人对国际天文界首次在北京举行的盛会非常关注和重视。 必将对国际天文学的发展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是中国第一次承办此类国际会议,又恰逢今年是中国天文学会成立90周年,这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每三年举办一次,是国际天文界最重要的学术和工作会议。   2012年8月31日,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顺利落下帷幕。来自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3000余名天文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参会人数为历届之最。据不完全统计,来自世界各地的近75名参会媒体记者,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国科学报、香港大公报、印度时报、德国公共电台、《科学》杂志、《自然》杂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对本次大会进行了约150篇的电视或文字的报道. 
      中国国家领导人对国际天文界首次在北京举行的盛会非常关注和重视。8月21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的开幕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提出了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五要素,包括:第一,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动力;第二,科学技术需要不懈探索和长期积累;第三,科学技术需要持续重视和加强基础研究;第四,科学技术需要打牢坚实的群众基础;第五,科学技术需要开展广泛务实的国际合作。他的讲话给了我们宝贵而深刻的启示,必将对国际天文学的发展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除了大会全体会议外,此次会议还包括了8个大型专题学术讨论会、7个小型联合研讨会、18个特别分会、以及4个大型邀请报告,内容涉及天文各分支学科及相关学科发展趋势、前沿热点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在8月29日的IAU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的“开普勒望远镜首次发现绕双星运行的行星系统”。 
      大会接受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三个国家为IAU会员国。批准接受1006名新IAU会员,至此IAU总会员人数达到了近11000名。 
      大会还通过了四个提案,包括:光学红外过滤通带的具体定义;长度天文单位的重新定义;成立国际近地天体(NEO)的预警系统;以及重构IAU各个分会,使其更加适应天文学最新发展,更加适于学校教育和科普宣传。 
      会议进行了换届,公布了该机构2012-2015年的新一届的IAU执行委员会。在此次会议上,也有多名中国天文学家被分别任命为IAU执行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的成员。 
      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是中国第一次承办此类国际会议,又恰逢今年是中国天文学会成立90周年,这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为更多的中国天文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了解国际天文学发展情况及最新进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同时,也为中国天文界提供了一个向国际同行展示自己的机会。正如刚卸任的IAU主席Robert Williams博士所说:“中国天文学在过去15-20年期间的进展显著,你们在地基设施方面已具备国际竞争力。尽管中国的太空望远镜计划仍待启动,但是,中国现在已经走上了“正确的轨道”。中国已完全有资格争取在重大项目上的国际合作,并已具备为其他国家提供相关技术的能力。” 
      此外,这次大会的组织工作得到了参会者的一致肯定。正如刚卸任的IAU秘书长Ian Corbett博士在闭幕式中所总结的那样,“我所看到或听到的参会者都一致称赞这次会议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组织上都非常成功”。除了会议所取得的科学成就,他说:“当我们提到北京时,都会铭记它无可挑剔的会议组织工作,会议主办方的热情好客,青年志愿者的微笑,以及壮观的国家会议中心”。 
      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简称IAU)成立于1919年,是国科联(ICSU)25个科学联合会成员之一,其宗旨是组织国际学术交流,推动国际协作,促进天文学的发展。该组织现有国家成员90个,个人会员11000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每三年举办一次,是国际天文界最重要的学术和工作会议,被称为天文界的奥林匹克。 
      更多有关会议的情况,请参考以下网址: 
      1. www.iau.org 
      2. www.astronomy2012.org

     LOC成员在国家会议中心门口合影

    大会闭幕会上参会者的投票表决
    2012-09-04
  • 习近平出席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开幕式2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罗伯特·威廉姆斯在开幕式上致辞,祝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成功召开,并对中方为本次大会所作的积极努力表示赞赏。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陈希等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上颁发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格鲁伯宇宙学奖。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每3年举办一次。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开幕式2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 
      习近平代表胡锦涛主席和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对本届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说,这是1935年加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来,中国首次承办联合会大会,大会的召开是国际天文学界的一件盛事,他向与会的世界天文学家和友好人士表示诚挚欢迎。
      习近平指出,天文学是人类认识宇宙的科学,是推动自然科学发展和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对其他门类的自然科学和技术进步有着巨大推动作用。天文观测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不断深化着人类对宇宙奥秘的认识;天文科学的每一项重大成就,都极大丰富了人类知识宝库;天文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实现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对基础科学乃至人类文明进步带来现实的和长远的深刻影响。
      习近平指出,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对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在公元前十三世纪甚至更早,中华民族的先人就建立了天文台,中国至今仍保存着世界上历时最长、最完整的天象记录。90多年前,中国现代天文学开始起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学院建成了完整的现代化天文台站运行体系,继建成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大视场光谱巡天望远镜之后,目前正在建设五百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并在空间天文和南极天文等重要前沿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习近平强调,天文学的发展,是全人类认识宇宙的智慧结晶。天文学的发展历程,给予我们不少宝贵而深刻的启示。这主要有:科学技术发展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动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与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密切相关,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持续进步和创新。科学技术发展需要不懈探索和长期积累,只有心无旁骛地潜心研究,永不停息探索脚步,在巨人的肩膀上持续不懈前进,才能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推动人类进步。科学技术发展需要持续重视和加强包括天文学在内的基础研究,以战略眼光对此进行超前部署,为科学家们的前沿探求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使他们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科学技术发展需要打牢坚实的群众基础,在全社会、全人类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和良好风尚,不断提高民众科学文化素质,激发人们创新创造的无穷动力和蓬勃活力。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开展广泛务实的国际合作,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粮食安全、人口健康等重大问题,以造福于全人类。
      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不但打开国门搞建设,也打开国门开展科技交流合作。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自然科学界和工程科学界相继在中国召开了包括国际数学家大会、世界工程师大会等在内的一系列重要国际学术交流盛会。这极大开阔了中国科技界的国际视野,加深了国际科技界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促进了中国和国际科技界的相互交流、借鉴与合作,也为中国科技界对世界科技发展作出贡献创造了有利条件。他表示相信,本届大会在中国的召开,必将对增进中国天文学家与各国天文学家的友谊、促进中国与国际天文学界的交流合作、推动中国天文学及相关学科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必将激励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望的年轻人,把他们关注的目光投向灿烂星空,激发他们投身天文观察和天文学研究的浓厚兴趣,投身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创新实践。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罗伯特·威廉姆斯在开幕式上致辞,祝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成功召开,并对中方为本次大会所作的积极努力表示赞赏。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陈希等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上颁发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格鲁伯宇宙学奖。我国著名天文学家苏定强院士在开幕式上作学术报告,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崔向群院士在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式前,习近平还会见了威廉姆斯等与会佳宾。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每3年举办一次。本次会议期间,来自8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代表,将就天文学领域一系列重要议题展开交流和探讨。  
     
      8月21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8月21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这是开幕式会场。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8月21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这是出席开幕式的各界人士。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8月21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开幕式前,习近平会见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罗伯特·威廉姆斯等与会嘉宾。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8月21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开幕式前,习近平会见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罗伯特·威廉姆斯等与会嘉宾并合影。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2012-08-22
  • 国家天文台主办中国人保2012台湾天文与太空体验营
    此次夏令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主办,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鼎力支持,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及台湾高雄市天文学会、嘉义市天文协会、中央大学天文所协办,《中国国家天文》杂志社、《航天员》杂志社承办。 参加开闭幕式的嘉宾还有: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郑剑、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郑晓年、《航天员》杂志副主编肖志军、英雄航天员翟志刚、中国集邮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赵春原、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焦彦平、《航天员》。 杂志编辑张玉梅、国家天文台兴隆基地总工程师姜晓军、国家天文台综合办公室主任陆烨、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文化品牌部经理封建强、高雄市天文学会理事长苏明俊、嘉义市天文协会理事长李荣彬等。   “星辰日月,梦想成真”,7月10日至15日,中国人保·2012台湾天文与太空体验营在北京举办。7月11日上午,开营式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隆重举行。开营式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副台长兼《中国国家天文》杂志社社长刘晓群主持。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航天员》杂志编委会副主任、航天员体验营辅导员孙锦云,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辛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航天英雄杨利伟,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白延强等出席了开营式并致辞,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周树瑞副总裁为营员授营旗。开营式后,营员们纷纷与航天英雄杨利伟、英雄航天员费俊龙进行互动交流,并与他们合影留念、签名寄语。 
      在北京举办首届台湾天文与太空体验营的消息发布后,台湾各地有200多名学生报名,经过公正、公平、公开的综合素质考评,最后来自台湾台北、新竹、桃园、高雄、嘉义、台南、彰化、云林、花莲、新北、苗栗等地的38名大中小学生幸运入选。在短短的五天中,营员们参观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运控大厅、观看三维月球影像,参观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和密云观测站,用望远镜体验星空,游览金山岭长城、北京古观象台、天安门广场和前门商业街,聆听天文和航天科普讲座,参观北京航天城并亲身体验试穿航天服、品尝航天食品等航天员的训练项目。此外,为促进海峡两岸青少年的交流,体验营还安排台湾营员与北京苹果园中学学生在国家天文台沙河科普教育基地进行交流。 
      夏令营于7月14日晚在国家天文台举行联欢会暨闭营仪式,著名歌唱家宋祖英、陈思思、刘和刚、泽旺多吉,二胡演奏家杜银蛟,萨克斯演奏家陈军分别登台献艺,与营员们共同联欢。难能可贵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眼科专家何守志教授以一首“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思念之情。 
      此次夏令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主办,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鼎力支持,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及台湾高雄市天文学会、嘉义市天文协会、中央大学天文所协办,《中国国家天文》杂志社、《航天员》杂志社承办,旨在进一步促进两岸天文科普与太空体验活动交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文化,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增进台湾学生对大陆的了解和两岸学生的友谊。 
      参加开闭幕式的嘉宾还有: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郑剑、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郑晓年、《航天员》杂志副主编肖志军、英雄航天员翟志刚、中国集邮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赵春原、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焦彦平、《航天员》杂志编辑张玉梅、国家天文台兴隆基地总工程师姜晓军、国家天文台综合办公室主任陆烨、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文化品牌部经理封建强、高雄市天文学会理事长苏明俊、嘉义市天文协会理事长李荣彬等。

     中国人保·2012台湾天文与太空体验营开营式合影

    营员观看三维月球演示

    营员们在沙河科普教育基地进行观测体验

    营员们在航天城体验穿着航天服

    营员们在兴隆观测基地的郭守敬望远镜下合影

    营员们参观密云观测站

    营员们参观北京古观象台

    嘉宾为营员颁发证书
    2012-07-27
  • 总装备部王洪尧政委一行视察国家天文台
    7月4日上午,总装备部王洪尧政委一行视察国家天文台。 兴隆基地总工程师姜晓军向王洪尧政委一行生动介绍了《宇宙之美及人类认识宇宙的工具与方法》。 陪同视察参观的还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王兆耀、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刘晓群、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郝晋新、中国月球探测计划的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等。 王洪尧政委在会上与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兴致勃勃地讨论天文学的发展。 王洪尧政委一行向国家天文台赠送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模型。 中科院副院长阴和俊、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刘晓群向王洪尧政委一行赠送浑仪模型。 王洪尧政委一行观看三维月球演示。 7月4日上午,总装备部王洪尧政委一行视察国家天文台。中科院副院长阴和俊,高技术局局长王越超、副局长于英杰,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主任董永初等陪同视察。 
    座谈会上,阴和俊副院长致欢迎词,对王洪尧政委莅临中国科学院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中科院的总体情况。兴隆基地总工程师姜晓军向王洪尧政委一行生动介绍了《宇宙之美及人类认识宇宙的工具与方法》。会后,王洪尧政委一行视察了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运控大厅,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春来研究员为王洪尧政委一行演示月球三维数字影像。 
    陪同视察参观的还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王兆耀、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刘晓群、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郝晋新、中国月球探测计划的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等。

     
      王洪尧政委在会上与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兴致勃勃地讨论天文学的发展。

     
      王洪尧政委一行向国家天文台赠送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模型。

     
       中科院副院长阴和俊、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刘晓群
       向王洪尧政委一行赠送浑仪模型。

     
      王洪尧政委一行观看三维月球演示 
    2012-07-26
  • 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发现银河系中心棒激发的恒星轨道共振新证据
    国家天文台刘超博士等与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和天体物理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以及德国马普天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作,首次在远离太阳的银河系英仙臂(Perseus arm)附近发现恒星轨道共振的观测证据,并对银盘的旋臂结构有了新的限制。 刘超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以实物贡献和现金投入方式分享国际大中型光学/红外望远镜观测时间项目(Telescope Access Program,TAP)”获得的半个晚上的多镜面望远镜(MMT)时间观测了反银心方向大约700颗红团簇星的径向速度。 “以实物贡献和现金投入方式分享国际大中型光学/红外望远镜观测时间项目(Telescope Access Program,TAP)”由国家天文台和“中国科学院天文台站设备更新及重大仪器设备运行专项经费(天文财政专项)”支持。   国家天文台刘超博士等与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和天体物理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以及德国马普天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作,首次在远离太阳的银河系英仙臂(Perseus arm)附近发现恒星轨道共振的观测证据,并对银盘的旋臂结构有了新的限制。该研究结果发表在七月一日的国际著名期刊《天体物理快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观测表明,银河系中心存在旋转的棒结构(如图)。对于中心棒的性质的研究一直是银河系研究的重点问题。因为直接观测棒结构非常困难,所以人们常常通过研究棒结构在外盘恒星轨道上所产生的共振来分析棒的性质。由于旋转棒会导致非轴对称引力势周期性变化,以特定频率运动的恒星轨道会因此产生共振现象。共振总是发生在某些半径附近,那里的恒星会在速度空间上呈现成团的子结构。以前天文学家在太阳附近就发现了这样的子结构;如果在远离太阳处也能找到类似的速度子结构,将可以根据它们出现的半径约束银河系中心棒的图案速度。 
      刘超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以实物贡献和现金投入方式分享国际大中型光学/红外望远镜观测时间项目(Telescope Access Program, TAP)”获得的半个晚上的多镜面望远镜(MMT)时间观测了反银心方向大约700颗红团簇星的径向速度。这些径向速度在距银河系中心约3万5千光年处呈现明显的双峰结构,即一部分恒星远离银河系中心运动,而另一部分恒星朝向银河系中心运动(如图)。这是恒星轨道产生共振的直接证据, 据此他们估计出了中心棒的图案速度。 此外,通过分析这些恒星的距离、速度等性质对银河系旋臂的位置和质量做出了新的限制。 
      “以实物贡献和现金投入方式分享国际大中型光学/红外望远镜观测时间项目(Telescope Access Program, TAP)”由国家天文台和“中国科学院天文台站设备更新及重大仪器设备运行专项经费(天文财政专项)”支持。通过TAP项目,中国天文学家能享用在国际一流台址和拥有一流设备(尤其是红外探测器)的4-6.5米级的光学/红外望远镜, 有利于我国天文学工作者更好地实现自主优选课题,为重大发现创造条件。该研究是TAP项目实施以来出现的有显示度的科学成果,展示了该项目对中国观测天文学发展的重要促进和补充作用。 

    银河系是一个漩涡星系,中间的棒状结构的转动会引起太阳附近恒星的共振效应;国家天文台刘超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研究恒星的速度分布有效限制了棒的旋转速度和旋臂的物理性质。
    2012-07-03
  • 国家天文台参加百家院所校走进河北合作恳谈会
    6月18日,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党委书记刘晓群、项目处处长包曙东等一行应邀参加“百家院所校走进河北合作恳谈会”。 通过与石家庄市人民政府通过友好协商,将国家天文台的科技、人才优势与石家庄市的资源优势、传统产业优势和资金优势相结合,签署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 充分利用和发挥科技与人才优势,促进衡水市经济发展,与衡水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十二五”期间推进技术合作框架协议。 这是国家天文台贯彻落实白院长在今年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推进与地方、部门、企业等科技战略合作的成果。 此次会议共签署合作协议105项。   6月18日,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党委书记刘晓群、工程项目处处长包曙东等一行应邀参加“百家院所校走进河北合作恳谈会”。国家天文台与石家庄市人民政府通过友好协商,将国家天文台的科技、人才优势与石家庄市的资源优势、传统产业优势和资金优势相结合,签署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充分利用和发挥科技与人才优势,促进衡水市经济发展,与衡水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十二五”期间推进技术合作框架协议。这是国家天文台贯彻落实白院长在今年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推进与地方、部门、企业等科技战略合作的成果。 
      期间,台领导一行考察了石家庄学院,与学院领导进行相互交流,实地参观了学院自己创建的地质陈列馆、天象馆、美术馆,严台长亲笔提词“仰望星空,埋头钻研”赠与石家庄学院天象馆。 
      “百家院所校走进河北合作恳谈会”是河北省继2011年“百家央企走进河北合作恳谈会”之后的又一次重要活动,是河北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发挥各自优势,完善合作机制,加强人才培养,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交流合作再上新台阶的又一重大举措。此次会议共签署合作协议105项。

    签约仪式现场(右二为台长严俊)

    向石家庄学院赠送月球仪

    参观石家庄学院天象馆
    2012-06-21
  • 何岩考察FAST工程大窝凼台址
    6月4日,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院工会主席何岩一行在国家天文台副台长、FAST工程常务副经理郑晓年的陪同下,考察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大窝凼施工现场。 何岩等听取了FAST工程进展情况的汇报,到施工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 何岩代表院工会向在台址工程现场的工作人员表示了慰问。
      6月4日,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院工会主席何岩一行在国家天文台副台长、FAST工程常务副经理郑晓年的陪同下,考察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大窝凼施工现场。 
      何岩等听取了FAST工程进展情况的汇报,到施工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何岩对FAST工程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FAST工程从2011年3月开始台址开挖工程以来,在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下,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为今后工艺系统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他希望FAST工程能按时保质完成建设任务,争取早日发挥作用。何岩代表院工会向在台址工程现场的工作人员表示了慰问。
    2012-06-14
  • 五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获小行星命名
    6月4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吴征镒、王忠诚、孙家栋、师昌绪和王振义小行星命名仪式在京举行。 严俊台长宣读了五位获奖者的小行星命名国际公报。 万钢部长和詹文龙副院长向科学家们颁发了小行星命名证书和小行星运行轨道图。 国家天文台BATC巡天团组负责人周旭研究员向大家介绍了小行星巡天发现的情况。 此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吴文俊、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叶笃正、吴孟超、李振声、闵恩泽和谷超豪已获小行星命名。 荣获1999年考斯莫斯国际奖和2007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第18593号小行星命名为“王忠诚星”(《小行星通报》第77502号)。 第43259号小行星命名为“王振义星”(《小行星通报》第77507号)。
     
      6月4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吴征镒、王忠诚、孙家栋、师昌绪和王振义小行星命名仪式在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党委书记刘晓群等出席命名仪式。命名仪式由科技部副部长陈小娅主持。 
      为了永远弘扬杰出科学家的学术贡献和科学精神,国家天文台将5颗在巡天观测过程中发现的,具有永久编号的小行星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的名字命名,他们心系祖国、默默奉献的高尚情操已成为科技界薪火相传的精神财富。严俊台长宣读了五位获奖者的小行星命名国际公报。万钢部长和詹文龙副院长向科学家们颁发了小行星命名证书和小行星运行轨道图。国家天文台BATC巡天团组负责人周旭研究员向大家介绍了小行星巡天发现的情况。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1999年设立以来,至今已评选出20位获奖者。吴征镒、王忠诚、孙家栋分别获得2007年、2008年、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师昌绪和王振义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此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吴文俊、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叶笃正、吴孟超、李振声、闵恩泽和谷超豪已获小行星命名。 
      五位科学家情况介绍: 
      吴征镒(1916—),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学家。为现代植物学在中国的发展和中国植物学走向世界,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做出了重大贡献。荣获1999年考斯莫斯国际奖和2007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 175718 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征镒星”(《小行星通报》第77508号)。 
      王忠诚(1925—),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中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之一。在中国率先采用并推广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建立了神经外科手术新方法,攻克了脑干、脊髓肿瘤的手术“禁区”。荣获2008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18593 号小行星命名为“王忠诚星”(《小行星通报》第77502号)。 
      孙家栋(1929—),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航天技术专家,中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荣获2009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148081号小行星命名为“孙家栋星”(《小行星通报》第77508号)。 
      师昌绪(1920—),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材料科学家。在中国率先开展了高温合金及新型合金钢等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推动了中国材料领域多个学科的发展与进步。荣获201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28468号小行星命名为“师昌绪星”(《小行星通报》第77506号)。 
      王振义(1924—),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血液学家。他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上海方案”,阐明了其遗传学基础与分子机制,树立了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成功典范。荣获201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43259号小行星命名为“王振义星”(《小行星通报》第77507号)。
    2012-06-08
  • “严济慈星”命名仪式在京举行
    5月28日下午,由国家天文台BATC课题组于1997年1月23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10611号小行星,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同意,正式命名为“严济慈星”,以纪念这位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 命名仪式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主持,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宣读“严济慈星”命名证书和公报。 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韩启德院士向严济慈亲属赠送了“严济慈星”命名证书和轨道运行图。 严济慈(1901━1996)中国物理学家、教育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开创人之一,也是中国光学研究和光学仪器研制工作奠基人之一。 他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5月28日下午,由国家天文台BATC课题组于1997年1月23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10611号小行星,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同意,正式命名为“严济慈星”,以纪念这位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命名仪式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主持,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宣读“严济慈星”命名证书和公报。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韩启德院士向严济慈亲属赠送了“严济慈星”命名证书和轨道运行图。
      严济慈(1901━1996)中国物理学家、教育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开创人之一,也是中国光学研究和光学仪器研制工作奠基人之一。1927年,严济慈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先后在著名物理学家法布里教授的实验室、巴黎大学和法国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在居里夫人的实验室帮助安装调试显微光度计并做测试研究。1930年底回国后,严济慈筹建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担任研究员、所长,后兼任镭学研究所所长。1932年参与创建中国物理学会,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他是中国科技大学的创始人之一。在他和老一辈科学家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国科大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少年班和第一所研究生院。他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静海主持会议

    严俊宣读“严济慈星”命名证书和公报
    2012-05-3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