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赫歇尔红外空间天文台成功“出光”

发布时间:2009-08-20 来源:综合处

欧洲空间局研发的赫歇尔(Herschel)红外空间天文台已于2009514日在法属圭亚那太空基地成功发射,目前正驶向距离地球150万公里的日地空间第二拉格朗日点。赫歇尔是欧空局“地平线2000”计划的第四个基石性项目,是一台拥有3.5米口径的远红外和亚毫米波望远镜,也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射的最大口径的红外空间望远镜。赫歇尔的工作波段为55-672微米,从研究波段上将以往的红外空间探测设备和地面观测设备很好地衔接起来。由于地球大气的严重吸收,赫歇尔望远镜将首次使得人类对宇宙天体在这一重要波段的探测研究成为可能,同时也标志着人类向全波段天文学探测研究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赫歇尔主要用于探测宇宙中的冷暗物质,预期将在宇宙早期结构形成、远红外宇宙背景辐射的探测、活动星系核与星暴星系的共生及其演化、宇宙形成早期星系也就是高红移星系的演化、揭示星际介质和分子云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恒星与星团形成的分子云环境、恒星及行星系统的形成与演化以及我们所处的太阳系等众多国际前沿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09614日,也就是成功发射整整一个月后,赫歇尔严格依照既定计划睁开了睡眼,开始审视她日夜兼程翱翔其中的宇宙。赫歇尔随即利用其三大设备PACSPhotodetector Array Camera and Spectrometer)、SPIRESpectral and Photometric Imaging REceiver)和HIFIHeterodyne Instrument for the Far Infrared)分别对本银河系的近邻 - 涡状星系M5170100160微米)、M66M74250350500微米)、以及著名的大质量星形成区DR21完成了试观测。三大设备的试观测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同时证明了赫歇尔作为一个空间天文台有着卓越的整体光学质量和以往红外空间探测设备无可比拟的高性能。另外,成功出光只是既定测试的一部分,从发射后直到10月,赫歇尔正按照计划充分利用飞往日地系统第二拉格朗日点轨道的时间开展全面的在轨功能和性能测试,为正式开展科学观测作好充分准备。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从20059月开始参加尚处于研制阶段的赫歇尔红外空间探测计划,正式成为其国际合作伙伴,投入工程力量,在地面系统开发中起到重要作用。黄茂海和李金增两位研究员作为SPIRE科学专家组成员,重点参加了两个有时间保障的核心探测项目(Gould带巡天和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巡天HOBYS)以及一个开放时间重点项目(银道面巡天Hi-Gal,并对所获得的数据享有与其他项目专家组成员同等的数据使用权和科学论文发表权。2009年赫歇尔发射后国家天文台已与Herschel/SPIRE签署协议升级为共同研发(Co-I)单位,并将在赫歇尔3-4年的在轨运行阶段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黄茂海担任SPIRE设备合作研制人(Co-I)使国家天文台在仅次于SPIRE首席科学家的级别上和其他科研单位在设备运行和科学目标实现上具有同等发言权。目前国台Herschel/SPIRE合作项目组在紧张地进行所承担的载荷在轨测试和核心项目准备工作,国内其他多个科学团队也在积极筹备使用赫歇尔进行观测研究。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