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γ-射线暴的新能源模型:黑洞吞噬恒星

发布时间:2009-07-01

  全球著名的英国科技新闻周刊《New Scientist Magazine》2008 年8月16 期的专题报道了由国家天文台陆烨博士联合南京大学黄永锋教授和清华大学张双南教授提出的关于“γ-射线暴GRB060614 的新能源模型”,该研究成果已经在美国出版的国际天文研究领域顶级刊物《天体物理》杂志的第684 期第1330 卷上正式发表。

  人们已经认识到γ-射线暴是来自宇宙空间中的一种短时标的高能γ-射线爆发现象。根据观测到的γ-射线暴的持续时标,传统分类将γ-射线暴分为两类:短暴和长暴。而产生γ-射线暴的经典的理论模型是火球模型。作为产生γ-射线暴的火球模型中的核心问题,也是最困难的问题是中心引擎。目前相信的经典的γ-射线暴的火球模型认为:短暴源于双中子星合并或中子星-黑洞合并机制;长暴源于大质量恒星的塌缩。然而,2006 年6 月14 日由美国NASA 的Swift 天文卫星发现的γ-射线暴GRB060614 对传统的短暴和长暴的γ-射线暴分类提出了

  挑战。

  GRB060614 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不寻常的γ-射线暴,其主要观测特征明确有别于常见的短暴或长暴。这个暴的出现使人们重新思考关于γ-射线暴的分类和中心引擎的问题。国家天文台陆烨博士等人提出的“中等质量黑洞对恒星的潮汐瓦解与吸积”为γ-射线暴的火球模型提供中心能源的模型,成功解释了特殊的γ-射线暴GRB060614 的观测现象。

  目前有大量观测证据表明宇宙中存在两类黑洞。处于双星系统中的黑洞的质量约为10倍太阳质量,是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最后的引力塌缩的产物。处于很多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为百万到几十亿太阳质量,主要是通过吞噬星系的气体而长大的。但是这些超大质量黑洞的“种子”黑洞的来源尚不清楚,其中一种可能性就是质量介于上面两种黑洞的“中等质量黑洞”。陆烨博士等人提出的模型不但提出了一种新的伽玛射线暴的产生机制,而且也为探测中等质量黑洞的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

  文章链接:http://adsabs.harvard.edu/abs/2008ApJ...684.1330L

  专题报道链接:

  http://space.newscientist.com/article/mg19926694.900-blackhole-

  caught-eating-a-star.html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