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切缅怀王绶琯院士 >> 追忆悼念
深切缅怀王绶琯院士
追忆悼念

星光引路——北京五中追思王绶琯先生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1-29  |  作者: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第一次听到王绶琯院士的名字就带着这样的注脚:天上有颗星叫“王绶琯星” “能听懂星星说话的人”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开创中国的射电天文学观测研究并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推进成功研制出多种射电天文设备……于是,满怀着崇拜,觉得王院士离我们中学的教师和学生,好远好远,好高好高。 

  2003年,五中成为“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的基地校,我作为主抓学校科技教育的老师,得机会初见王老:近距离的接触,不见所谓大师的光环,更没有想象中科学大家自带的威严,不用仰望,就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带着福建口音的普通话,未语先笑,谦和豁达;向王老汇报学校孩子们的科技活动,他会认真倾听,间或仔细询问,我总是会被他深深的教育情怀和科学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折服。 

  每每和我们交流,王老说得最多的就是:“杰出科学人才的起步应在十六七岁的高中阶段,所以中学阶段对于每个人科研潜质的发掘和培养至关重要,中学老师们很重要啊!”王老还经常和我们戏称:“我们就是民间探索小分队!” 心里经常想,王老这样的大科学家,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毅然扛起“科普教育事业”的大旗,从古稀至耋耄,二十年如一日,全力以赴为培养国家的科研后备人才竭尽全力,这是一种怎样的家国情怀啊! 

  王老的话至今常常萦绕于心,成为我们这些年坚持做科技教育的最强劲的动力。 

  北京五中2003年成为“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的成员校,得益于王老、周林老师和众多科学家搭建的平台,得益于“科技大腕”们的言传身教,仅在五中,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就有一百多个对科研有强烈兴趣的孩子,通过高中阶段在科技俱乐部的科研经历,确立了自己一生的志向。  

  最初几年参加俱乐部年会,王老都会亲自做每一年的科研实践活动总结,老人家用详实的数据、细致到每个科研院所的特色、学生一年学习情况的跟踪,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我们知道今年有哪些值得肯定的突破和创新;有哪些应当认真总结的经验和哪些遗憾、哪些不足。而每年涉及所有基地校学员的评议活动,王老也总是率先垂范,不仅展现了一位科学家的高风亮节,也让我们感受到他对于我们这些基层科普工作者的尊重和期待。与此同时,在各个基地校活动中,也总能看到王老风尘仆仆的身影;于是,我们这些人会因为王老到学校参加科技活动,与朝气勃勃的中学生面对面而自豪,奔走相告…… 

  时光荏苒,后来,我们看到王老开始戴助听器;再后来坐着轮椅来参加年会。我想,正是因为有着强烈的科学家的责任感和为祖国培养科研后备力量的紧迫感,才让王老始终几十年如一日,竭尽全力,用做科研的精神做着春风化雨、培土深耕的科学教育。 

  天上的“王绶琯星”熠熠生辉。这颗星,为每一个有志于科研的孩子指引方向,用他温暖的“大手”牵着孩子们的“小手”,在科研的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北京市第五中学全体师生

200791日开学典礼王老来五中与学生交流

2017124日摄于王老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21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4号 文保网安备案号:1101050056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20号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邮政编码:100101
电话:010-64888732  Email:goffice@nao.ca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