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三十米望远镜科学论坛2019”国际会议在厦门大学召开

发布时间:2019-11-19

  113-6日,“三十米望远镜科学论坛2019(Thirty Meter Telescope Science Forum 2019)国际会议在厦门大学科学与艺术中心召开,这也是“三十米望远镜科学论坛”系列会议第一次在中国召开。 

  本次会议由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办。来自海内外(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印度和西班牙等)各大天文单位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厦门大学副校长江云宝教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陈建生院士、国家天文台副台长薛随建研究员和国际三十米光学-红外巨型望远镜(以下简称TMT) 运行总监(head of operations) Christophe Dumas博士和项目副经理(deputy project manager) 刘凤川博士出席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暨TMT科学咨询委员会中方主席方陶陶教授主持。 

  模型厦门大学副校长江云宝教授首先致辞,向参会专家介绍了厦门大学的历史与现状,回顾了厦门大学天文学科的发展历程。国家天文台副台长薛随建研究员介绍了我国参加TMT的情况。 

  厦门大学副校长江云宝教授致辞

  TMT国际天文台(简称TIO)董事会成员、TMT-印度负责人B. Eswar Reddy教授就TIO董事会情况进行了报告。随后,TIO运行总监Christophe Dumas博士和项目副经理刘凤川博士介绍了TMT的整体进展。厦门大学方陶陶教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詹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董永伟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蔡肇伟(Chao-Wei Tsai)研究员还分别介绍了中国天文学科的发展、中国空间站望远镜和中国高能空间设备的现状以及TMT与我国“天眼”(即坐落于贵州的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的协同观测与合作预期。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薛随建研究员致辞 

  在接下来的报告里,各位专家就“三十米望远镜”时代的宇宙学、星系形成与演化、超大质量黑洞、恒星物理和行星形成等天文前沿科学热点难点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会议现场剪影 

  此外,与会专家于113日参加了关于中国深度参与的TMT第一代科学仪器“高分辨率光谱仪”(High Resolution Spectrograph,简称HROS)的研讨会,就该仪器的科学目标和相关技术指标展开深度讨论。以此研讨会为基础,TMT项目有关科学家和工程人员将就HROS科学和技术细节开展进一步的工作。

  115日,相关专家还召开了关于中国深度参与的另一个TMT第一代科学仪器“广域光学分光计”(Wide-Field Optical Spectrometer,简称WFOS)的小型讨论会。本次会议讨论了WFOS的最新进展以及就该仪器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展开合作的相关计划。 

  本次会议结束后,TMT科学委员会成员还于117日在厦门大学海韵校区举行了第四次科学委员会会议,讨论TMT建造中的重大问题。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光学-红外望远镜的口径为10米级。在未来,代表当今望远镜研制最高技术水平的三十米口径级望远镜TMT将在数十年内主宰光学-红外波段的天文观测,引发天文学研究的爆炸式发展,有助于解决天文学中最核心最基本的问题(如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物理本质、第一代恒星、星系和超大质量黑洞的形成和搜寻第二地球等) 

“三十米望远镜科学论坛”国际会议合影 

  TMT国际天文台的建设各方包括:美国加州大学、加州理工学院、日本国立天文台、中国国家天文台、印度科技部和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中国TMT团队全面参与TMT科学发展与项目管理,更联合十余家中科院相关科研单位与大学承担了TMT多个核心科学技术任务,为TMT项目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本次科学论坛有助于促进TMT的多个参与国家的科技研究团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凝聚参与方的共识,共同推动这一旗舰级光学红外望远镜进一步前进。 

  本次会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戈登和贝蒂摩尔基金会(the Gordon & Betty Moore Foundation,该基金会为TMT主要私人资助方)20196月签订了双边合作备忘录。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