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五位著名科学家小行星命名仪式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16-01-05

  1月4日下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和近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谢家麟、吴良镛、郑哲敏、张存浩小行星命名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颁发小行星命名证书、运行轨道图,并发表重要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中科院院长白春礼等领导出席命名仪式。命名仪式由科技部副部长侯建国主持。小行星命名科学家代表郑哲敏院士发言。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在命名仪式上宣读了小行星命名公报。 

  刘延东在讲话中指出,屠呦呦等科学家作为我国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矢志创新、求真务实,在各自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科技界乃至全社会的认可与赞誉。希望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楷模,深入学习他们忠于祖国和人民的爱国情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在迈向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伟大征程中作出贡献。刘延东强调,科学家是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承载者,也是国家科技进步的宝贵财富,要为他们创造更好科研条件,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 

  郑哲敏在发言中说,命名活动既体现了国家对科学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也是对科技工作者的殷切希望。“我是学力学的,对这份荣誉有特殊的亲切感,对此倍感珍惜。因为正是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观测和探索,建立了力学运动的普适规律和万有引力理论,并创造了微积分,从而开辟了精确科学的时代。”郑哲敏表示将怀着敬意呵护这份荣誉,一如既往地关注科技领域发展;同时对国家天文台的科研人员表示感谢。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天文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以屠呦呦、谢家麟、吴良镛、郑哲敏、张存浩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是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并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而正式命名的。 

  屠呦呦(1930-),中国著名药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她发现了新型抗疟药物青蒿素,挽救了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以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荣获了包括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内的多项具有崇高声望的学术类奖项。 

  谢家麟(1920-),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推动了中国加速器科学和技术的前沿发展,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良镛(192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中国人居环境科学创始人。曾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以及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郑哲敏(1924-),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爆炸力学的奠基人。他倡导、组织和参与了众多新的力学分支学科或领域的建立和规划,是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荣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张存浩(1928-),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高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荣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新华社相关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ttgg/2016-01/05/c_1117672045.htm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相关报道:http://www.gov.cn/xinwen/2016-01/05/content_5030740.htm 


附件下载: